深度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10 浏览:18914

小说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不仅因为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还因为人物形象是表现作家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载体,许多优秀小说之所以有不衰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们塑造了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如何深度解读这些人物形象,是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必须要抓住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理解作家的人生理想.现就以九年级下册《台阶》一课为例,浅要谈谈如何深度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对于《台阶》中的父亲形象,赞其者有之,哀其者有之.父亲出身平凡,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决定他的思想必有诸多缺漏,对父亲不可只捧也不宜用现代文化审美观生硬地对他作“深度”剖析.在他身上,旧的生活价值观终趋解体,然而新的思想又限于自身修养而难以形成,所以文章最后留给父亲也留给读者甚至留给作者自己的都是一个问号.深度剖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

解读小说,不仅要准确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从小说的艺术描写中追溯人物性格的成因,在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中洞察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深层心理的演变.

父亲造高台阶是因为他想要获取地位,这似乎已是共识.但究竟是崇尚地位还是习俗难易?课文中“另外还有一说”“常常戏称”这些关 键 词语却被人们忽略了.“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如果台阶严格地代表着地位(政治权势或话语权威)而成为一条被谨守的地方生活法则,那必不用模棱两可的“另外还有一说”一语.“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从“常常戏称”可以读出乡邻们并非真的视台阶为威严地位的象征,更遑论有的文本解读者所拔高到的精神奴役的批判高度!

作为邻里间谈笑时的戏谑之语,被戏称的人并不会获得地位高高在上的尊隆之感,故而这个习俗至多是传统风俗消解后仅剩的躯壳而已,“地位”一词也不再严肃,却只是“戏称”.造新屋时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全无雇主的架子,一派人情的亲和,农村这样的场面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台阶与“地位”挂钩,只能算作是习俗,一时难以尽变,徒具形似,而神则全非.

二、准确揭示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普遍的精神内涵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物形象肯定有他独特的个性,使我们在万人之中一眼将他认出.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人,他不活跃,也不善言谈,“没人说过他有地位”,所以他也不被人们提及,甚至都不是开玩笑的对象,他是个游离于群体之外的被遗忘的人!“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台阶对父亲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理解父亲的关键.放鞭炮时“他仿佛觉得有许多人在望他”,他寻求的其实是人们对他的存在的关注与认同,哪怕只是开句玩笑,或者望着他,而造新台阶是实现这一朴实甚至卑微愿望的具体途径.父亲人生的尴尬之处不是背直不了,胸挺不高,而是曾经站在桃树下专注地望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他只是“仿佛觉得”有许多人在望他,却没有现场的实证.

恰恰又正是新台阶给了父亲精神上的致命一击,让他刻骨地品尝到自己存在意义丧失的苦涩.“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青石板是他劳累后缓解疲惫的憩息地,也见证了父亲无穷的力量,在他心目中它只是“不到三百斤”,父亲对自己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青壮年时.但父亲的一生却也在青石板上发生了转折,“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这自然可视为父亲依然不习惯高于的新台阶,但更可视为父亲人生无法续接的新旧拐点,旧生活欲脱而未脱,新生活却又难以迈入,更糟的是丧失了引以为豪的拼搏翻身的资本――体力.

他“偶尔出去,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大概乡邻们并未对他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甚至出去后所见的劳动场景都能加深他“若有所失”的沮丧.他人的忽视和自我的否决使父亲陷入精神的崩塌之中,不得不服老而“闲着没什么事可干”的他已无路可退,甚至无由振作,跌进存在的虚无感深渊中.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我们只有对人物展开多侧面、多层次的解读,才能对人物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透过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寄寓他身上的作者的人生哲学.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