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90 浏览:143114

摘 要: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69-01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基础性学科,它的课程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与意义.学生通过对优美而规范的语言材料的诵读与感悟,逐渐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情感意趣、价值追求、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呢?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教学方面对小学语文教习方法进行探究:

一、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都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二、重视教学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智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叶圣陶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近几年来,我在课堂上所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

四、注重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内部动机的过程;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注重激发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加强整理方法指导.整理和复习重在整理方法的指导,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寻找知识、方法、应用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转化条件、方法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逐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认识结构.并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看到知识本身的魅力,感悟到方法、应用间的有趣联系,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热情.如基础积累篇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呈现,利于理解和记忆,更利于提高效率,从而使大家学得明白,学得轻松,也学得有效.

五、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等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种教学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走哪条路,都必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只有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创造各种条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以积极的学习状态、较强的好奇心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