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06 浏览:31892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设选修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开阔学生视野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课改;选修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61-03

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自2003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在我任教的这些年,我校选修课的开设也经历了一些变革.最开始,我们开设了人教版的《外国文学欣赏》《论语》《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四个模块的选修课.前三个模块我们将之处理为必修课,后一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是针对那些高考考重点本科的学生开设的.后来,《语言文字应用》这门选修课停掉了,其他课照常,而且上课的方式也不变.今年,我校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发生了重点变化.我们开设了《弟子规》《红楼梦》《论语》《猫眼看美人》《古代文学作品欣赏》《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等等.本文试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法选择做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全面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要“针对高中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允许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别,所以要寻找与课程内容想适应的教学方法.

一、师生角色转变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引领作用,要从以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中摆脱出来,告别教师在讲台上宣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倾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与天赋寻找一个合适的生长平台.《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知道.”作为选修课的一种,高中语文在把学生自主研修”与“个性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而非“传递作用”做了充分的强调.阅读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依靠单纯的传授式的课文分析是不可能与选修课的设计初衷相吻合的.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是教师与学生主宾移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悉心引导,使他们的阅读能够主动、专心、潜心地阅读,并且能够个性化地充满兴致地阅读.对教师来说,其充当的角色就应当为学生把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坏境营造出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立性、创造性给予充分地尊重,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多元和批判地阅读,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勇敢地提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将问题有效地解决.

二、课堂设计――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是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握的关键.可以把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同时也可以某一个主题组为核心组成教学专题.

比如,我们在开设《红楼梦》时,教学之前,可以先对授课对象学生简单调查一下,看看有多少学生阅读过《红楼梦》原著,有多少学生观看过《红楼梦》影视剧,若学生因为过多专注学校而忽略了这些,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重新组合上课的教授内容,教师应以8个专题细化《红楼梦》,这些专题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组合,如“红楼人物你最喜欢”“哪几首红楼梦诗词是你最喜欢的”“关于《红楼梦》后人是如何评价的”等等,由此可以调动起所授课班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讲座式教学法

讲座式教学法的认识讲座式教学法是从国外传来的,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而产生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讲座式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主动学习.

讲座式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所讲内容.教师(学生)反复研讨,在教学大纲框架内选择专题,力求能涵盖学科的某一模块.明确目的后,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力求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并拟写讲座提纲(学案).

专题的选择必须由师生共同研究,精心选取.“好钢用在刀刃上”,讲学生最迫切需要掌握和听后收获最大的内容,否则就是无效劳动.专题的内容必须有系统性,比如开设关于诗歌情景关系的讲座,可以从情感主题的历史嬗变对景物选择的影响角度,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分类讲解.力求使学生宏观把握诗词情景关系这一课题.讲座间最好也成系列,这需深入地挖掘学科整体知识体系.

今年高二年级,我在选修课内尝试开展讲座.我和学生商讨锁定了诗词鉴赏这一模块.之所以选它,是它涵盖知识点多,体系性强,也是考试的“重灾区”.

我先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他们诗词鉴赏中的困惑点、迷茫区,主要有术语繁复难记忆、主题的模糊难确定、文本晦涩难把握三个大问题.

我又提出开办讲座的想法,出乎意料,少数学生并不感兴趣.有学生说,不还是那些让人头疼的东西吗?会不会越听越没意思?还有学生说,讲些不考的东西,不是浪费时间吗?分析这些看法,我认为是学生对诗歌鉴赏本身的畏惧和对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不了解所致,这反而坚定我开办讲座的决心,唯有悉心准备,提升趣味,才能打好第一仗,才能最后成功.

根据大纲,我将诗歌模块初步分成自然情节、家园之思、忧患意识、家园情节、贬谪之思五大专题,和学生研讨后,我们最后将选修课名定为《人生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

讲座实际上是“满堂灌”,如果满堂的高深理论,听不到笑声,毫无趣味,学生不会写账.所以趣味是讲座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鲜活的实例和生动简练的课堂语言不可少,多媒体的优势也要发挥出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才能有效率.在我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很集中,特别是导入和实例阐述环节,课堂上笑声不断.有位之前对讲座有异议的同学事后说,她像是在听百家讲坛.受此鼓励,在准备后面的几堂讲座时,我更加用心搜集素材.

在讲座过程中我也发现和总结了一些问题:

1、讲座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形成知识树,不能成了习题课,这里有个度的问题.高三学生面临备考,应该在设计上体现对考试的指导作用,但高一高二阶段则不能过分强调,如要针对高一“月是故乡明”专题开设讲座,硬是出上几道思乡的阅读题,只会浇灭学生的兴趣.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2、开讲前一定要下发提纲资料.学生课前有资料,听时有参考,还可做笔记,课后有巩固,没它讲座就可能失败.在第二堂讲座时曾遇上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这时详尽的提纲帮了大忙.

3、高效的讲座不应排斥提问和质疑.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解决问题比耽误一些时间重要,这已被实践证明.当然最好能在最后专设提问质疑等互动环节.

4、巩固反馈方式不囿于习题,应多样化,而且一定要有,特别是关于技巧方法的讲座.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能置扮演者和观众于一种在创式的真实情境中,这种扮演的过程能为学生提供体验人类实际情感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具体人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活解决问题的技巧等等.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学习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次,我们去二中教研活动,二中老师给我们开设了两堂选修课示范课,其中有一节讲《红楼梦》中的人物.这位老师的处理就是请一位同学当主持,然后让很多的同学上台角色扮演.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理解,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扮演得非常生动.其他学生不但马上就能猜出他们演的是谁,而且整堂课上笑声不断.

思考整堂课,作为学生扮演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他们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扮演者都知道,怎样扮演指定的角色,是明确的有目的的活动.

五、问题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根基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探究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现在掌握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根据问题解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和检测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的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强调教学的探究性;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呢?根据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结合现代教育理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过程如下:产生提出问题――发现探究问题――解决表达问题――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问题探究中的提问,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要求,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

2、问题探究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现实问题,贴近时代和现实,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有深刻性、逻辑性、发散性、启发性.总之要能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能力.

3、提问的时机要恰当,设计问题要科学.教师提问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现实,寻找最佳时机发问,而且问题要科学,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恰当时候提问,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问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要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问题要准确、清楚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回答问题的.

5、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要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有些要留待以后回答、讨论或者下节课回答,或以作业形式、论文形式进行讨论.

6、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样,学生才不怕回答有误,才能积极地回答问题.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达到提问的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予以宽容,学生就会患得患失,其想象力就会受到严重阻碍,这样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对学生的回答探究要有预见性,并恰当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启发.教师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就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的错误和不确切的内容及方法上的缺陷.

六、主题辩论式

“辩论,或称论辩,是指观点对立的双方或多方,围绕同一个辩题运用语言进行争锋相对的论争,力求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指出对方观点的谬误,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辩论式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现实的问题教给学生辩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的辩论式教学法和生活中其他形式的辩论是不同的,它是教学中所采取的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辩论式教学以主体间的交流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辩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和保证讨论的连贯性.它能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对主题有更深刻更辩证的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此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判断、自我发展,最终完成自己内部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般,一堂辩论课由两个部分构成:

1、辩题的设计与选取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

一节课的成败,且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它是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辩题的设定,具有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因此,辩题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利于课堂结构的最佳组合以及课文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

(3)选择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

(4)难度不宜过大.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辨不起来.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难度适中的辩题.

(5)尽可能简要明了.辩题的设计应提倡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过于拖沓的辩题,让辩手觉得拗口,听众觉得难受.因此,辩题应观点鲜明、简明扼要,起画龙点睛之功效.

2、辩论赛的总结陈词

课堂辩赛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本局部的总结外,主要的是作为主席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赛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节辩赛课“收”得怎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总结陈词的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区训练培养学生的演讲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在语文教学中随便用,随处用,要根据教材文章的特点来进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此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提:首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给辩赛留一点时间,前面的课程一定要精讲.

(2)时间:辩赛的时间的掌握在15分钟-20分钟,其中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分钟-5分钟.

(3)评委:公开课可请听课教师做评委,如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

(4)注意问题:当辩赛中间出现停顿,教师可灵活处理,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既可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又可扩大参与面.

七、文本创作法

文本创作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基于课文基础上进行的文本创作为形式.罗朗巴尔特认为,真正的积极的阅读与写作基本上没有区别.所以以实现课文教学目标的创作活动来激发并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过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个性品质,让学生在开放的创造活动氛围中勇于追求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期待老师能用多种教学方法.必修课有必修课的教法,选修课有选修课的教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增多,我看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式尽可能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