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写作教学改革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10 浏览:19337

摘 要:中职写作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生涯发展有奠基作用,但目前的中职写作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基于中职写作教学现状,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 键 词:中职;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06-03

中职语文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精神,提高学生职业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写作是中职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奠基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笔者从事了多年语文教学,发现中职写作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改进.

一、中职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基础不牢,对自己缺乏信心,一遇到作文课,学生总会千方百计的找借口“开溜”,不是随便应付了事,就是咬着笔头半天都挤不出几行字,更有甚者从网上取经,大抄特抄,令许多教师头疼不已;其次,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写作是最能集中表达专业学习成绩、集中考核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没有意识到写作是以书面方式传播生产实践经验成果的最有效途径,忽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再次,很多学生认为到了职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视文化课为可有可无的科目,厌学情绪比较浓.

2.教师不得其法,缺乏教学兴趣.中职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对语文课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片面地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技能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得很多文化课教师上起课来应付了事,教学模式单一,将语文教学等同于写作教学,再将写作教学简化为应用文教学,写作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3.长期以来没有一本适合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教材,所选的内容与高中语文课本差别不大,没有体现出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特殊性与灵活性.

二、中职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操作的工作机器.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发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为“了解写作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有按要求进行一般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写出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实用性文章”.可见,写作是中职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面对现状堪忧的中职写作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试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正视现状,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改变教学观念.中职写作教学的脚步停滞不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职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多应付了事.因此,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应从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虽然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用不着绞尽脑汁去编写应试作文,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美没有追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义务唤起学生心底深处的对美的向往与感悟,尝试让学生学会积极观察与思考生活,养成融入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明白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积累生活素材,明确作文就是记录有意义的生活,培养“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意识,久而久之,不再为没有东西可写而发愁.

(2)利用新教材,上好作文课.中职学校的作文课与初、高中的作文课有明显的区别,它既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作文提高班,也不是仅仅为了掌握某些写作技巧的作文实训课.准确地说,中职的写作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利用职业教育特有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联系所学专业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两大任务.

201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劳动版《语文(第五版)》,该教材以人力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2010年颁发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及趋势,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四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笔者使用该教材在一年级各专业进行试验,于今年3月提交了试验报告.试验证明,该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引进实用语文、生活语文新理念,主要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培养正确的职业思维方法.

以往的中职语文教材多是高中语言教材的缩写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比较模糊,2010版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中职学生的写作目标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在写作时要感情真挚,主题明确,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撰写心得笔记;二是了解条据、声明等日常文书,请示、通知、总结、计划等事务性文书;技改论文、劳动合同等专用文书的文种特征和写作要领,能写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用性文章.

根据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我们在上课时不再专设作文课,而是将写作训练融入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对上、下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①新教材的上册保持了“文选式”教材的优势,对于该册的教学,鼓励学生贴近实际,引导他们模仿、借鉴课文的行文结构,不再做专门的写作知识教学;不要求用特定的文体进行写作,提倡笔随心动,将写作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离太远最近的树》时,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到讲台上来讲述身边关于环境保护的小故事或者小常识.除了学习课文,笔者还跟学生一起欣赏陆川先生的作品《可可西里》,课后再让学生将他们的感悟写成心得笔记,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对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也有了新的认识,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大高过以往,这样的授课方式受到普遍的好评;②对于下册实用文体写作的教学,笔者采取的是专项辅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即针对常用应用文书的文种特征和写作要领进行专门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达到每课一练甚至多练,利用仿造例文写作、病文改错及材料作文等多种方式,力求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课后写出符合实际需要、格式正确,用语规范、标准的应用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用语文工具怎么写作于生活、工作的良好习惯.(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激励为主.过去的作文都是学生写、教师评,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没有主见.根据新课程标准,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先从能否准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自评,让他们在领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意见,由原作者结合多方意见修改第二稿,再由教师批阅,对该作品提出看法、建议,最后发回原作者修改第三稿.在反复修改中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在相互学习中促进自身写作个性的形成与完善.


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改变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教师教学方法对了,学生必须有着良好的配合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中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摒弃陈旧的观念,重新了解、认识自我,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很多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已经被定义为“差生”,是被教师放弃了的一群孩子,大多数对自己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写好一篇文章.在此笔者建议一开始可降低标准,不要以字数来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所谓的作文,可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例如,当学生问:“老师,要写多少字数才算完成任务?”或者当他们说:“老师,我们不会写作文,写不出一篇文章.”笔者都会很耐心地跟学生约定,不一定要写到规定字数,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即可:一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二是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有开头、经过、结尾.学生一听,自卑心理立刻减轻,多数会饶有兴趣地尝试,结果常常出乎意料地好.

(2)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但可以培养.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循循善诱,使一些不愿意动脑,不乐意动笔的学生“写起来”,化被动为主动.笔者曾在论文《写作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中提过几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沿用至今,颇为有效.例如,多指导学生阅读短小却容易引起他们共鸣的文章,通过阅读激发讨论,共同探讨交流读后心得;使用较人性化的方式――“我想给老师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对你说”等话题来写作日记,在逐渐培养学生自觉性的同时达到了解内心世界的效果;采用鼓励学生写“博客”的方式,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全班学生、教师甚至学生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关心他们的成长,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倾诉的,就会拿起手中的笔释放出来.

(3)重视阅读,帮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拓展写作内容.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意思是说只有广泛阅读,积累所学,才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类书籍进行广泛涉猎.为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以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职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孩子们真正能爱上语文,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