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的问题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29 浏览:131519

[摘 要]文章通过多年调研,结合企业、学生的问卷分析,总结了双证融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如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未能实现自然衔接、教学资源无法支持双证融通的实施、学生和家长对双证融通制度认识不足、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不健全、企业对双证融通制度缺乏支持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证融通的管理机制、提高双证融通的权威性等建议.

[关 键 词]双证融通高职教育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黄平平(1981-),女,河北昌县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四川成都6101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课题“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Y11A0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36-02

一、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的概念

所谓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书的取得过程高度融合、无缝衔接和优化配置,即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结果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以书获得为结果的学历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之间相互认可、相互沟通和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将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衔接与对应,将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起来,逐步构建起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融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未能实现自然衔接

大多数高职课程,在开发初期都未能进行必要的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乏对应关系.由于未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之间产生脱节.

职业培训注重与职业特点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现存教育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多为多年总结和研究的理论,并不能完全反映迅速发展的职业变化.况且一部分职业也尚未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归纳新型适用性理论,又要注重前沿实践的经验.而这一系列若要进入高职课堂,必须加快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并形成便于课堂传授的体系,这对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而言极具挑战性.

(二)教学资源无法支持双证融通的实施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但与此同也暴露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缺乏以及实践环境匮乏.就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而言,教育师资力量仍然是以学术型和科研型为主,师资队伍不合理,理论教师超编,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理论教师实践经验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在大多数教学中,教师偏向于知识体系的培养.教学场所多在教室,鲜有真实的工作氛围.

要做到双证融通,还需要“双师型”教育人才.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大吸引之处在于对职业能力的彰显.它不应只由应试型的题目组成,而应该是对职业过程当中实际问题的考验.多数职业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要求将实际问题凝练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迅速掌握方式、方法.这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既需要具备行业知识,又需要具备教育传授知识的能力.“双师型”人才的匮乏,也是职业教育当中的软肋.

(三)学生和家长对双证融通制度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重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由于学生和家长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决心.在许多高职学生和家长看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降低了大学生的身份,相反他们更加注重专升本的学历进阶.同时,尚存在很大比重的高职院校未能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因而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能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极小.

根据调查,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大多通过职业院校取得.例如,学校的就业与创业中心关于报名参加某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信息,以及部分教师对于某些资格证书的宣传.学生自发了解职业资格证书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也与社会公开媒体中对于学历宣传大于职业资格宣传有一定关系.

(四)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制度相对分散,尚未形成配套体系,加之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强,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同时,对职业资格的认定远远落后于新职业的产生发展速度.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生产力的发展,某些旧职业逐渐消失,新职业大量涌现.高职院校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完全衔接为目标.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不少比例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方面没有认定的对应职业,并且没有配套的资格证书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但是,拥有正式职业标准的职业仅有300个,占总职业标准的比重约为16%.其中因为不同部门管辖不同行业的不同部分,所以尽管是同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其颁发部门也可能是不同单位.这些认证单位中既有行业职能部门,也有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甚至是行业协会及企业.这就导致证书种类繁多,标准不一.

此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渠道缺乏规范性.为了追逐利益,许多机构、社会团体和协会争相展开各种“资格证书”的认定,从而导致职业资格认证缺乏严肃的态度、科学的考量和权威的管理,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顺利实施双证融通制度.

(五)企业对双证融通制度缺乏支持

在大多数企业看来,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所看重的,而资格证书只是作用测试和选择人才的一种参考.企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实践能力和业绩来界定学生的薪酬,而很少会按照学生所持有的证书级别去决定待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多数未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证书考核标准与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学生取得的证书越来越多,等级也越来越高,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却日益下降.而且,大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根据调查,多数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能力在工作中可以体现,职业资格证书仅仅在面试初期有部分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