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的感悟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15 浏览:15784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 键 词: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体验学习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一、注重各学科的渗透性

美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的内容,了解事物的本质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如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图像从视觉上、意识上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学,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是拓宽审美教育的一条良好方法.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美术教师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千篇一律地上课,这与教师的教法有关.新课程改革使教师随之走进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在讲《风采》一课时,我就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什么才算是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运用音乐,让学生根据服装风格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乐旋律,这样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如在讲《哭泣的大地》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不仅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去宣传主题,而且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风、云、大地母亲、老虎、猎人)的形象,创编出简单的戏剧情节,我随机评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仅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漳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