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482 浏览:144176

【中图分类号】G642

长期以来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导致了课程资源结构基本上只局限于教材、教参、实验室.甚至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科书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本文在此谈一谈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一生物实践活动.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等.生物学科的独特性,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自然环境资源、自然博物馆、植物园、科技馆等.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获得途径也是多元化的.比如: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生物园等课程资源.从各种媒体中也可获得更广泛的生物课程资源.

受生物教学特点影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由于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的显著特点.这样,无论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角度,都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生物学习和探索怎么写作.可见,只有随着生物学科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生物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

因此,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必须通过教师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传达给学生,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把“教科书、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构成活生生的“生物圈”.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建议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能够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无处不在.它大约包括教科书资源、教学参考书资源、校园环境资源、各学科之间的资源、各教师之间的资源、学生资源、学校和家庭所在地的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一个人生物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生物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开发、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财富.基于此,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以往不同的要求.

1、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厚了学生的积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师首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者.教师必须更多地占有课程资源,做到备课充分.

3、对于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应处理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应当为引导者、组织者,不应再成为占有课程资源后的传授者.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去开掘资源,精心的设计利用好这些资源.

教师在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就应该和学生一起做好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对于资源的开发,教师应精心设计,根据具体的情况布置方案.如我在教授《光合作用》一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光合作用,我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等方面的资料.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这样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始时布置学生去做,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习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些方法我曾尝试过:

1、配合教材利用网络查阅规定内容.2、收看一定栏目的电视节目.3、参观农产品展览及洽谈会等.4、走进大自然,春游等.5、教室形成小小图书馆,学生充分阅读生物方面的书报杂志等等.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关键是利用,而利用的关键在于与生物教育的整合.我们应该真正地使课程资源的利用落到实处,不应该只是虚幌的时尚的招牌,而应使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由时尚走向教育常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资借鉴的形式有:

(一)与教材整合.这种形式是基于所主讲课文的内容来确定开发的课程资源,比如在讲析《蔬菜作物》时,我让学生带一些蔬菜来上课,在讲《农业害虫》时,让学生捉一些蝗虫进行观察.又如在讲授《保护物种多样性》时,我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资料,上课就让学生对所查资料进行交流.从这些资料中自然得出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再研读教材,所查阅资料与文本的整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信息交流.这是一种利用资源的好形式.学生在课下占有的材料是很丰富的,怎样使学生占有的这些材料成为学生有意识的资源加以利用呢?我采用了信息交流的形式,信息交流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每一次首先布置所要交流的话题内容,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质疑解答的步骤来进行.阐述自己信息的同学必须做到口头表达要清晰、流畅、生动,并且有接受解决同学质疑的能力.例如在讲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温度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提供信息的同学必须有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交流,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为了做好交流,学生们选取的资源信息量很大,而且为了答疑,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三)专题讲座.定期地让学生对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座,可以使可资利用的资源更加系统化.同学们为其取名为“生物讲坛”.同学们为了一展才技,纷纷搜集材料.为了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同学们大多采用几个人合作的形式,然后请有关学科教师加以把握.这样既利用了课外资源、各学科之间的教师资源,又使学生进行了学习间的合作,而且学生真正实现了在生物实践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撰写生物小论文.写论文需要生活的活头源水,教师领学生走进家庭、学校、社会,让学生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来点缀学生们的科技创作园地.利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调查报告、生物养殖日记、论文等.贺禹翔《卧室中细菌种类及数量调查》获得第25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参观了农展会后,学生们热情高涨,自发写出了《生物种植新科技》.在撰写生物论文与课外资源的融合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从根本上用课外功夫涵养了生物学习之花.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主动探索,大胆实践,那么师生可资利用的资源会更丰富多彩.

生活之中处处有生物,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加以组织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能力,时时处处关心着生物资源.显然,这样的学习是与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相一致的.自然地,这样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形成的人才一定会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也一定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