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构想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02 浏览:21831

摘 要:目前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财经院校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办好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应突出财经院校特色,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应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应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重视教材建设.

关 键 词: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问题;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59-02

一、引言

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整合而成的,其专业发展各有侧重.哈尔滨金融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在本文中,笔者拟对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谈几点建议.

二、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财经院校的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它们的理工科的特色明显,侧重于培养系统开发人才,课程设置中有大量的计算机课程;第二是以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它们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是其科技情报学专业,侧重于教给学生以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从事信息与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第三是各类财经院校,侧重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培养为社会经济怎么写作的人才.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目前该专业的教学并没有一个较固定的要求,而就财经类院校而言,其专业建设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财经类院校只是简单地照搬理工类或综合性院校的做法,即将经济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做简单的叠加,并没有使其相互融合.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在认识上不明确,也导致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不明确.这也就是说,目前财经类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较普遍地都存在一个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课程教学来完成的.课程体系是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一个互有联系的整体,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某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直接映射出该专业的理念和特色.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很多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信息系统类课程的简单相加,没有必不可少的整合.这样,课程之间就难免有重复.另外,理论性的课程也较多,与实践结合也不够.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大量计算机课程,但管理类课程就较少,这样它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其次,专业课的比重较大,人文课的比重较小;必修课的比重较大,选修课的比重较小.这些都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3师资力量薄弱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适应本专业的教学.但是,很多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么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其学科背景不够合理.这极易形成教师的短视,不利于他们将有关知识加以统整.这样的教师在讲授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时,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系统地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另外,有些教师还缺少系统开发的经验,即对于大型应用系统的设计缺乏掌控能力.

三、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的设想

1突出财经类院校特色,重新进行专业定位

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波依尔博士指出:每所大学和学院都应为自己的特色而自豪,都应寻求弥补其他院校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做到突出特色.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我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金融类本科院校,金融特色明显.“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目标是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集经、管、文、法、工为一体的学院,并且要努力使之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如此,信息管理专业作为我院的一个老牌专业,就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应该突出我院的特色.笔者认为,我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致力于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又掌握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从而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现代信息管理及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2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设置除了培养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更要使学生能有较宽广的人文视野、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独立成熟的人格.整体知识观是美国高等教育本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在效仿美国哈佛大学的做法,即使课程设置有其核心体系.笔者认为,这更适合于清华大学这类培养精英人才的研究型大学,而对于教学型本科院校而言,因为学生在自主选课时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院并不适合建设核心课程体系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即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来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科学三大类学科.根据专业定位,要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就应既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又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应用的特点.这样,笔者认为,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应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识教育课中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和科学史等.在这里,增加科学史的目的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安排选修课,为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而宽厚的基础.第二,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

第三,专业必修课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技术、信息存储与安全技术及IT项目管理等.

第四,专业选修课.在专业选修课中,学生可任选下面任何一个模块:1)网站开发模块.该模块包括网站设计与开发、J2EE编程技术、SQL/ORACLE网络数据库开发、面向怎么写作的体系架构和IT前沿选讲等.2)银行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及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等.3)面向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企业资源与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理论课之外,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二是增加参与管理与实践的机会.为此,可以设置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模块.校内实践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即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其中包括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系统开发等.第二方面是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再设置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他们学习过的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和网络知识等,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的学习.第三方面是对管理类课程的学习,通过MBA的学习,并采用分组研讨、导师指导等方式进行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校外实践主要是在学校和区域内的银行或相关企业进行.在毕业设计期间,允许学生到企业边实习边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4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人才是根本.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跨专业进修等手段来提高素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大多是先产生于国外,所以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著名学者或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来校讲课,以让教师能更多、更快地了解国外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使之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此外,还可聘请外系教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里的专家来担任教师,以为学科问的交叉渗透及新的教育思想的引入创造条件.

5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所以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有财经类院校特色的专业,需要有有特色的教材来作支撑.目前,由于大多数院校信息管理专业所开课程都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简单相加,所以建设适合该专业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适合该专业的教材应是既能涵盖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融合进去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材建设中,还应将各门课程中有重复的内容删除掉,应增加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最后,应在教材中增加较多的案例,同时也鼓励教师广泛收集金融机构和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孙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