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与大学生身体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6 浏览:81940

【摘 要】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体育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体育学术界和全民的关注.而且近期发生的大学生猝死马拉松事件,更突出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安全教育的融合,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的健康人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关 键 词】体育;安全;健康

现代社会加速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体力劳动的成分逐渐下降,往往造成大肌群的血流量不足,出现“生理性”“肌肉饥饿”,表现为肌力减弱,体质下降,工作的耐久能力差,疲惫感增加,致使人群整体的体格和精神面貌受到影响.近期发生的广州大学生陈杰跑马拉松猝死的事件也暴露出我国体育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失.新时代环境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必须.而且要力求将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大限度地融合.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合紧扣当今社会自然生态恶化和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大环境背景、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亟待完善的现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体艺卫司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正式将原来的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突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各国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也都在随着社会、教育和个体发展需求的日益提高,不断探索发展,试图寻求相对符合本国国情的体育课程思想及内容,以达到该课程教育之预期目的.我国的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重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适时展开,并且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造成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体育课程本身有什么大的问题,而是在社会、学校、家庭诸多合力的促使下造成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普遍重视增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出台了各种适合本国国情的体育健康政策.据近期美国对大学体育课内容的调查,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按顺序为:1.培养终身体育;2.增强体质促进健康;3.从参与体育运动获得乐趣;4.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5.发展运动技能等共12条,对于终身体育和促进健康放在首位.在瑞典对青少年健身活动的鼓励是世界上独树一帜,政府每年补助1.82亿克朗支援地方开展群体活动,对青少年的规定是只要有5人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就每人补助17克朗.在法国,政府对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体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门份量很重的课程,小学有1/3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5小时体育活动.初中体育课每周3小时,高中2小时,另外还有课外活动站用以接待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开设游泳课,每个学生须有5平方米水面,最少不少于4平方米.

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是因为人体机能的适应也有其规律,人体在进行运动时,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体对这些变化,有一定的反应与适应过程,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当人体开始运动时,身体承受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体内能量储备逐点下降,这一期间,称为“工作阶段”;经过间歇和调整,可以使体内的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并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这是“相对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的休息和能量补偿,机体恢复功能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称为“超量恢复阶段”.根据这一规律,为了使学生体质得以增强,就必然使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使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得以提高.目前在国内武汉、西安等地高校陆续以“安全原因”取消了长跑,这将使体育课陷入越怕越保守,越保守学生体质越差,风险反而越来越大的怪圈.只有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才是根本手段.


总之,在体育健康课程中切实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是当前体育工作者所要重视的新课题,不仅要在理论上向学生传输防灾和自护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演练操作中加强学生的自救互助能力,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好地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命安全健康意义.关注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尤其是青少年本身更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爱好、兴趣,选修一、二项运动作为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使自己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