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三角经济的物流管理专业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37 浏览:144050

【摘 要】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物流业发展迅猛,但物流管理人才却相对匮乏.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特点和物流业发展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物流人才的供需现状,探讨了如何立足区域经济,从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

【关 键 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区域经济

一、引言

长三角地区经济非常活跃,物流产业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随着该区域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和升级,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物流产业必将随之迅速发展.从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是推进长三角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但横向比较,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要相对滞后于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各类物流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物流发展的瓶颈.长三角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有显著的行业特征,并且大量需要理论和实务并重、熟悉整个行业供应链运作的人才.

二、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培养

1.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特点

处于中国经济活跃区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比较发达,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和升级,产业分工合作正在形成,一体化进程加快,所有一切都带动长三角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交通方面长三角地区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其拥有中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能够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公路方面,运输路网较为密集,高水平的道路基础设施数量多,其15个城市共属于“3小时经济圈内”;铁路方面,长三角地区的铁路既有线路改造,又有复线建设,加之列车提速和迅捷的高铁;航空运输方面,逐步建立了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组合型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通过海陆空大联运,物流联动效应已经显现,逐步刺激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政府积极推动地区间物流合作.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物流成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间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从而为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实现物流资源大整合,成功构建“长三角物流合作经济圈”.

未来长三角在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的打造上,将以“大通关、大物流”思想为指导,以甩挂运输为基础,融通海港、空港、无水港、江河港等四港,衔接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四种运输方式,建立以物流供应网为主干、区域加工配送网为分支、物流信息网为纽带,三网叠加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建立起工业园区、货物集散中心、物流基地、保税区、货运市场与内河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港互动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2.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需求

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大发展目前突出的障碍是人才储备不足,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要相对滞后于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各类物流人才短缺现象严重,高级物流人才短缺尤为突出.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物流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虽然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加强基础建设和信息化的速度,但产业增值速度却在放缓.仍以上海为例,物流业生产总值2008-2010年分别为769.64、635.01和834.40亿元,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成本,这也加大了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从国外物流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也是近十几年的现象.但目前的高等本科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上沿袭传统高校本科办学思路,较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缺乏,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则刚刚起步,而美国的物流从业人员中90%是学士以上学位,40%达到硕士学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发达.

以上海为例,从业人员在2001年约为32.23万,2007年增至49.74万人,近四年这个数字徘徊在55万左右,究其原因,其构成中多数为运输、保管等低级操作业务人员,在产业发展初期,迅速充实进来,而后期操作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欠缺,人才补充也相对放缓.

三、立足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物流人才培养

1.以区域经济为导向

在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对区域的工业经济、农村经济、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置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集中了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和企业.大型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企业.物流专业应以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仓储管理、库存优化管理与废料回收等制造企业物流为重点.跨国贸易企业大量外贸型物流人才,要求既懂物流、又懂外贸专业知识,还要有较熟练的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需要综合型国际物流人才.

2.以校企结合为助力

针对性地选择行业内优秀的仓储、运输、配送怎么写作提供商进行校企合作,双方依据全局性、长远性及前瞻性的原则,形成长期产学合作的关系和机制,就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听取企业方建议.在办学过程中,双方根据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制订和修改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优势,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综合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企业为民航运营管理等学科教师和各专业学生提供挂职锻炼、实训以及见习岗位,突出依托产业办学的优势.

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通过该专业的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资料库,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以实践教学为特点物流的专业教学要以贴近企业实际为准则,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避免关门办学,闭门教书.


①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室,建立合作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增加实践的机会.

②根据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开设相应的课内实验,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③培养“双师型”教师,强调师资队伍要有鲜明的应用型特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侧重在与产业共发展、同进步,在企业一线锤炼自身素质,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等.

4.以专业素养为基石

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来看,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管理层面的高端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人才是企业的实际操作者,它要求从业者知识面要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中间市场的变化,要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能与各类部门人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是培养高级物流人才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能只适应某一较窄的职业领域,而应具有一定的就业弹性,为毕业生提供升职的可能和择业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具应用性的知识及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毕业生打好基础,对于专业和行业有全面的认识和足够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储备,利于其就业择业;可以使专业自身良性发展,不断充实更新物流管理的新理念新实践;可以教学和科研相长,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怎么写作社会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