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功能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81 浏览:155277

【摘 要】历史学科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载体,公民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公民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的素质教育.笔者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要求、高中生心理特征和高中历史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入手,论述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的发挥.

【关 键 词】历史教育;公民教育;素质教育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包括了认识功能、借鉴功能和教育功能三种.而历史教育是以历史和历史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历史学科现在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急需人才的新时代,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公民教育的目标

为明确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目标,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公民教育?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国度,“公民”这个词在中国的出现和“公民教育”在中国的萌芽却是在近代.在欧洲,“公民”一词源于古希腊,“”“公民”这些意识在欧洲远远较我国出现的早并且发展的程度高.究其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落后造成的.近些年来,为适应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增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力度在不断加强.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民教育呢?“公民教育,其一,培养公民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并将国家的意识与利益系于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之中;其二,培养公民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以文化的熏陶为轴心,着力于公民品质的开发.”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明确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狭义上则是指公民角色的培养,包括公民的政治认同,权责意识,参与能力等.“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是一种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教育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等”具体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公民知识、公民品德和公民精神的合格公民.

公民教育的实现途径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最有效实施的地点是学校.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中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在逐渐渗透对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在这其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受教育者素质教育的培养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和完成的.实际上历史课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公民教育作用.

二、高中阶段受教育者的心理认知特点

高中生改变初中阶段“半信半疑”的思考,开始“全部怀疑”,心理趋于成熟,自尊自爱的心理及自我认知能力在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受教育者也开始出现早恋、自私、偏科、孤独感和焦灼感增强的现象,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考理想和人生以及建立自我评价人事物的角度和思维,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高中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应当针对其出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培养和教育.

三、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体现公民教育功能

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规定:“等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其中包括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渗透,以此作为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应该恪守的教育准则和目标.关于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较之前程度深,这一点也体现在教材的改变上.此前通史教材文化史比重较小,现今教材如岳麓版教材将文化史单独编程一本教材,这里面加入了大量的文化史实,体现课标中要求的“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课标中关于课程的设计理念、思路和具体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教材在改编后与课标的紧密结合,深深的加重了历史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一个合格的公民来说,只是具备史实的基本素养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全方位的历史视角和历史思维,能够看到历史发展规律,并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养成健康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同时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优秀的国家接班人,这才是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

四、现实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的要求虽然为历史教育的功能发挥指明了方向,可历史教育功能的实际发挥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历史教育功能的实现和公民教育的落实,这其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在高中学校里,因为升学的压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历史课这样的“小学科”存在着很严重的认识误区.我们经常听到理科生说“高考又不考历史,有什么好学的”,个别理科教师作出“学文科的学生都是因为笨,学成以后也找不到工作”的评论,或者经常串用历史课进行其他教学活动,这种影响更恶劣,他们的想法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理科的选择,也严重影响了历史教育的发挥,理科生也应当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如果历史课因为“没有用”就此取缔,试问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由谁来继承?那么是不是语文课也应该取消呢?因为文史相通不分家,这么简单的道理,学生们如果是因为高考而有所偏重,那么,诸如贬损历史科目的理科教师们是不是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从思想最深处扭转过来对历史学科的偏见呢?

其次,历史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应试引导过于强烈,以至于忽略了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功能的实现.我国的高考体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如果片面地把为考试而学习作为唯一目的,甚至把它作为教学目标而追求,就使事情走向了反面.”虽然高考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职责和作用,但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此功能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也就造成了即便是文科的历史课课堂,也仍然是以简单的传授高考考点知识为主,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了较为次要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旨在培养出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相适应的人才,是实现培养出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应对高考的学生还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都不应该忽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更不应该曲解偏激的怀疑历史学科的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