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03 浏览:23103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使思想文化建设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现在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看见,当全球化思想影响现在年轻人的思想行为时,思想政治教育会变得越发困难.面对这种挑战,应从全球化入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在机遇中发展,在困境中成长.

关 键 词:全球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75-02

作者简介:吴霞,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我们得到了相关的教育、科技的支持,包括思想教育.但是,全球化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更多的其实是挑战.

随着西方意识文化的渗透、侵入以及演变的加剧,西方文化、思想逐渐消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意识文化的斗争中,作为思想灵活、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在社会以及网络的双重打击下,很容易在不良的社会现象面前,增加对思维的探索,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文化选择能力日渐薄弱,主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加,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价值取向的偏移、功利化的思想的加剧,都使得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发困难.面对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们依赖虚拟世界的惯性越来越强劲的趋势,我们在现时的思想教育中,需要以构建更为严谨的思想教育体系来进行应对.


二、传统思想教育工作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所展现的弊端

1.思想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

在现在的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应顺应历史条件而变.传统的只针对目标培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教育体系,应该随着社会改变而发生改变,更需要向有所偏重、注重实效方面进行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要把“与时俱进”的思想作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特点,也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现在的高校教育中,单纯地注重应试教育、发展型教育,对于这种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都以忽略态度进行应对.在高校的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带来不少的障碍.许多高校依然沿用老方法、老路子的教学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真正的需要进行创新的模式改革.突出的是对现在的教育改革的搁置,以致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情况无法得到“因地制宜”的改革.因此,在现在的高校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看似有很大的改革力度,但面临现有的教育模式现状依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思想教育模式的单一和形式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应进行严格的划分以及规划,更多的是注重对思想、品质的养成,而并非是简单的知识文化的传授.

校思想政治教育设置的相关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单一式”的灌输模式.在教育中,只注重对学生统一化的管理教育,不强调实践教育;过分地强调在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只把工作做在台面上.在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在实践中则往往是虎头蛇尾.个别高校虽然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在活动中,往往只注重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场面建设,更多地忽略了在学生中需要形成的“隐形教育”,这就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形式替代内容、只注重表面的形式、轻视实际的效果.这种不良倾向,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应需要展现出的教育引导功能.

3.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在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其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作为客体,学生是思想教育的对象,不断地被动接受.正确的路径应该是: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所听、所看到的知识与影响转化为自我教育,将教师传授的思想道德原则及相关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交换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在为学生怎么写作,要灵活地开展指导活动,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重的弱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采取对策,以创新精神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1.兼容并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有机结合

在现在的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世界经济体制的成熟进程加快.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东西方的关系中,都呈现出新的态势.高等教育的普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教育在此期间依然受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在此形势下,高等院校不能拘于封锁制学习,应该把封锁改为开放,把高等教育置身于本土以及全球化的框架之中,利用全球化的机会,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在互相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不忘自身的特长,在学习他人之法的同时,保持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性,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要赋予民族性以新的形式,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从而真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2.丰富教育形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正面的显性教育来教育学生,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甚为直接,短期内即可起作用.但是,由于其经常采取的方式是“灌输”教育,学生有时在被动接受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显性教育效果不明显时,就需要隐性教育来补充.尽管隐性教育所需时间较长,不会“立竿见影”,但由于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不自觉中自愿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因而效果持久,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在高校,我们除了进行政治形势报告、课堂教育等显性教育外,还要结合目前的网络、媒体、校园文化、环境熏等隐性教育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自身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全球化遍布全球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在全球化中不变的政治立场,更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保持自身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中发扬,在批判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面对全球化,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

[4]肖旭.如何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国际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

[5]毕红梅.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7).

[6]李江凌.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建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