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想爱你不容易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95 浏览:154105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虽然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关 键 词:作文教学;现状;问题;思考;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009-03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争取写出优秀作文,可以在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创新,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有些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写作文教案,甚至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以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有些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

6.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提升不明显.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几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二是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值得我们探讨.

1.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而在一般人心目中,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的事,那只能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而并非是写作能力高.

2.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宣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

3.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的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的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的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的生活.

4.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

(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但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得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一类文章.

(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不是培养作家、诗人,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其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指导和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简单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传统方法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就别无他路了,显得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学生有了写作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探索.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重任.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从而自发产生写作的.

5.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取决于在中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大脑,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作文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生活之活水,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有了阅读的养料,作文之花便长久开放;有了思想来导航,写作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