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新方法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25 浏览:44108

摘 要: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可以将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课也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教学方法自然会令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大都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将知识点串一边,然后讲例题,之后便是大量的练习题留给学生.这样的练习题中不乏重复性,学生只能机械的训练,缺乏主动性,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的教师从头到尾都在一个人讲,忽视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在复习课上教师一般都主要讲考点知识,例题和习题一般也都以此来设计,这样就不能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缺乏连贯性.久而久之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便会降低.所以好的复习课不仅要遵循复习课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有多种教学形式,才能满足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新方法

1.依据学习情况设定目标,依据目标进行重点复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无目的性的行为其效率远远低于有目的性的行为效率.所以制定适合学生复习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的目标任务,使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复习内容.当然目标的确定不能盲目,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态度、习惯、方法和知识掌握等具体情况,以此来设定本堂复习课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及想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复习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概念时,设计了如下的试题:①单项式2xy的系数是(),次数是();②单项式5/2ab的系数是(),次数是();③单项式-5/8mn的系数是(),次数是().

结果表示,多数学生掌握了次数的概念,但对于系数的理解有困难.把②中的系数误认为5,把③中的系数误认为-5或5/8.这样的例题设计可以更明确的知道学生的弱点在哪里,复习课中重点在哪里,从而明确每堂课的复习任务,让学生完成预期目标后在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跳过大家都掌握了的知识,而对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加强,也使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做题或是教师不间断的灌输.

2.选择合适的复习教学内容.除了上一段我们所讨论的,复习时要突出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知识拓展整合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教材中的重点,或者中考试题中的热门或创新点等.选择这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做题方法的掌握,提高能力与思维的层次.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将知识经验和思考灵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然后去探索新的数学难题.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精心准备不可或缺.把独立的知识由点串珠,由珠串成线,把线再绘成面,最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过变题中的某些数字或图形,同一个知识点便有了不一样的样子.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或不好的学生都能去尝试,并且征服这些知识,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更加有兴趣去探索数学.

4.列举错误例题,开发学生多方位思考.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它不单要告诉学生怎么用学过的知识,还要纠正学生对新知识的错误认识,以免错误的观念在学生脑海根深蒂固,更难修正.所以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来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但是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易错点有深刻了解.这样学生既可以知道对的,又可以明白哪些是错误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也提醒学生对于问题要多角度的思考和观察.

5.把题目进行延伸,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在解题思路上,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对初中生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应该在习题课时,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当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材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6.在复习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复习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21世纪的未来的建设者,在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