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8 浏览:5988

摘 要:学习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德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它关注生活、学习和德育的关系,并强调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实践道德进而形成德性.小学德育方法是在学校德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它对提高小学德育质量和学生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基本理论出发,探索小学德育方法.

关 键 词:小学;德育方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1

一、小学德育概念简介

小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以公民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和适合小学生发展实际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小学德育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奠基工程,如果把整个德育体系比作一幢大楼,那么小学德育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小学德育主要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小学生认知水平、思想实际及年龄特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教、身教等有效方法,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小学生德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德育方法与内容单一.我们现在的许多学校的德育内容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被抽去了德育的基础,反而是变成了陈旧的语言文字和空洞外在形式.有的学校在课程实施上为德育教师所创造的德育空间远远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给学生自身以足够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德育方法与内容的探究,学校应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吸收、补充新的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道德现象和新的道德问题,在老师的德育课中并没有具体涉及,比如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相关的网络等.

(二)学校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德育评价是德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校德育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被人们称为是“世界性难题”,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学校德育实效难以发挥以及学生个体无法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当前,我国小学德育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评价标准还不够科学,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德育评价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往往只有单纯的好坏、优劣之分,只重视量化考核,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等.另外,学校德育评价标准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新时期社会大发展、大变迁,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在变化,成长中的品德和心理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学校德育测评标准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小学生成长变化,不能真实、客观、正确的反映小学生的状况.

(三)教育教学中,缺乏师生生命和情感的整体投入.老师和学生往往都是置身于学习情境之外,以观察者、评论者的姿态出现,教师教学和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师也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价值和意义,对课程的认识模糊或存在偏差,要么照本宣科,不能与学生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相联系,缺乏针对学生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教育,缺乏对学生进行教材情景设定和活动意义的解释,难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旦遭遇新的道德问题时学生就不知如何应对;要么弃而不用,老师全凭个人经验、兴趣、情绪决定用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又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的把握,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取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形成内化,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三、小学德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寻求小学生特点和需要.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青少年儿童普遍的特点和新时期小学生具有的新的特点和心理需要.这要求小学德育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小学生特点和需要,并以其为出发点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德育工作,以确保小学德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我们的德育工作者还必须重视和关注小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采用信息技术,寻求小学德育新途径.在新形势下,为迎接信息技术变革给小学德育带来的挑战,应该努力利用和开发校园网络资源,搭建合理的网络环境,认真分析信息时代下学生实际情况的特点.学校可根据小学生喜欢新事物、好奇心强,通过网络学习、在线指导、视频学习、论坛交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完善的网络德育体系,积极在网络环境中去探索,构建网络德育途径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网络给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新的教育途径,新的工作手段和新的工作载体,整合德育资源,建立吸引学生的网站,开辟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发挥德育自主阵地的作用.

(三)树立现代德育目标,培养创新人格.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因此德育目标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适应个体充分发展的需要.由于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所以学校德育教学在尊重学生本身的同时,也应以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必须要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创造意识,必须改变以往无人之道德教育,切实确立起人在学校德育中的核心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创造志向,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四、结语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策略已经大刀阔斧地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在带来社会大踏步前进、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少年儿童勾勒了一幅更美、更宽的画卷.社会进步、科技创新要求我们进行改革、坚持开放,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得他们视野更宽广,思维更开阔,学得多,看得多,也就敢说敢做、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