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材走进生活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76 浏览:79612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它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等.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新课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学生应背诵160篇(首)古诗文,六年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要落实好阅读教学目标.它包括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等等.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的语文课,更无从谈及完美.

二、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中丰富的语文资源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含有丰富的情感,又极具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深远的.所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直接面对文章作品、写作对象、话语环境,直接与之对话,唤起学生的相关情感,激起学生的鉴赏力及独特感受,这些远远胜过教师离开作品本身的琐细分析和无聊问答.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魅力.


三、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课堂小世界,生活大舞台,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是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活动、多实践、多体验,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使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语文母语教育的特点及其有利因素,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各方面发掘语文实践的资源,这些才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评广告、论短信、结诗社等这样做,实际上也就是把学生从小语文环境引入到大语文环境中,使语文教育返璞归真,回归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也只有在觉察到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之间的相似性之后,才有可能将学过的内容迁移到生活情境之中.这种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会让学生获得从未有过的自我展示和完善乐趣,从而反过来调动了学生再次去生活情境中寻找学习之情意的热情,长此以往,可让学生获得了一笔可持续性的发展资源.

语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长期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中才能达到相当水平,具有一定高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爱教、乐教、会教,让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材和生活为双翅,为学生撑起一片别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