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家庭养成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51 浏览:105784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致力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培植教养方面的教育功能,导致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他们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接受国学方面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断层了,要普及国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有必要让家长和孩子同时接受国学的启蒙教育.

一、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都是重要的,对于主要靠文化认同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而言,传统就更加重要,因为它就像是我们的影子,抛弃了传统,我们就会像德国作家沙米索的小说《出卖影子的人》中的主人公那样,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哈耶克曾说过,对于传统,即便我们一时还不能理解,也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一些也许还不为我们所知的智慧.现在的人可能不缺知识,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方法也很多,家长也高度重视,我们那么多大学,年年在扩招,所以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的文明有没有进步,我们的文明有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有文凭的人的增多而提高.比如,乘火车时经常看到车厢里有的孩子随便跑、大喊大叫,家长就是不管,其实是家长想让孩子有个天真自由的个性.但是他们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这就是自私,这些孩子是需要规矩的.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个人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一个人有文化也不代表有文明.一个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个社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应该有文明,社会成员应该有教养.现在我们的情况实际上是有些人社会文明程度太差,你再有钱,经济再发展,城市乱哄哄的,不排队,不让座,乱闯红灯,不讲规矩,没有一个人会幸福的.

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文明程度的培养,是一项超级艰巨的任务.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家庭的社会功能除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这一人口再生产的功能之外,还要承担促使其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因此,只要家庭存在,家庭教育就会存在.而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一代与另一代之间的传承.

二、从《弟子规》开始教孩子学做人

中国如今有上亿独生子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一大批独生子女很聪明、很优秀、生活很优裕,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如何让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懂得感恩、分享、回报?如何让从小享受很多自由的孩子懂得约束、懂得退让?要是能寻找一本教材的话,《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受到重视,变得越来越“热”.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也有很多单位用它来培训员工.道理很简单,很多企业招进了学历很高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守规矩.

《弟子规》就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戒律和规矩,也是把文化落地到文明的一部最重要的规章和指南.《弟子规》中不仅仅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应当遵守怎样的规矩,更是提出了“有余力,则学文”,将道德培养放在比学业知识更重要的地位.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品德;而对于众多成年人而言,《弟子规》的再阅读也是一次返璞归真之旅、一次再思考的过程.

作为蒙书的《弟子规》,短短1080字,360句,113件事,看似不起眼的一本书,实际却蕴含了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当然,《弟子规》不会包治百病,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东西拿到现在来用,肯定有不适用的地方.就拿孔融让梨来说,现在的孩子哪还有把东西自己不吃让给别人的啊?因为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应有的规矩,社会和家长也未必很在意这个问题.家长们都把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把孩子的营养抓得很紧,反而没把精力集中在让孩子学会懂事和孝顺这些浅显的道理上.《弟子规》所讲的内容今天来看,是属于道德最底线的.

这么多年,为什么《三字经》一直没有被淘汰、取代?因为它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 键 词集”,而且易于记诵,态度中正平和,不仅孩子应该看,大人也应该记诵,时常拿出来看看肯定没坏处.孩子对《三字经》的记诵最好是八岁、十岁之前完成,但是对它的理解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父母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为家长,孩子要学的知识,你勿需门门都懂、样样都会,但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你责无旁贷.

要细化家庭教育文化传承内容,锁定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使其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要从小培养自立的理念、树立自理的意识和培养自立的能力,教育子女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使子女形成不恃门第、自食其力的思想,培养其独立生活、学习、交往的能力.还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受挫的能力,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否则,当子女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因迷茫和不能承受而走极端.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传统东西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热情和意识.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错的是小事而忽略.一位孩子只因为想吃东西,就偷偷地把小朋友的水果拿走悄悄吃掉,这时候,这位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教育孩子,反而说孩子只不过是拿了个水果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也许就因为家长这样的一个行为导致了孩子终身的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教育孩子不要嫌弃事情小而忽略它的厉害.


本文url:www.eduxue.com/jiaoxue/020366628.html

父母要做到身教先于言传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搞好家庭氛围,让子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培养子女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像某些信息载体宣传的那样,只是一味地对“封建”东西的批判和摒弃.要培养子女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对事物最起码的分析和判断,盲目排斥传统文化而追随外来文化.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国学最核心的是对文化的兼容并包,继承国学应该继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长要告诉孩子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从名家经典中读开去,重塑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弘扬国学,求强国运.

总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家庭教育是长久之计,也是一门艺术,今后还需不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