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36 浏览:70699

[摘 要]文章从目前大学生求职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并结合人才市场需求目标和“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高存福(1978-),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淄博25509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92-0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恢复高考初期,毕业生以国家的需要为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完全服从国家分配.1985年开始,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开始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初显.近几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要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对于过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新特点

(一)就业态度更加积极,求职准备更加充分

目前,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持不乐观的态度,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为择业做好准备.首先是思想上的准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努力迎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尽早选择就业方向,明确就业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93.8%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大学生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学习,4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一定的规划.其次是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73.6%的被调查者承认专业知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困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参加各项专业技能和职业通用技能的培训,以拿到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未来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暑检测夏令营、义务支教、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就业目标更加务实,就业意向趋于稳定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现实,“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更加务实和理性.“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观念已普遍被大学生所接受,盲目的“考研热”和“公务员热”悄然降温;在就业地域选择方面,我校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稳中有降.2013届的375名毕业生有超过8成的学生选择山东省内就业,近58%的学生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区就业;毕业生在对薪资待遇的期望上也开始趋于现实,在择业时更加关注发展因素和职业健康,不再把薪酬作为选择的重要砝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追求职业稳定性的“新实用主义”.大多数学生就业倾向于选择政府机关、学校或国有大企业等传统稳定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体面舒适、竞争压力小、退休后保障健全等优势,是大学生就业趋于保守的重要原因.

(三)择业多元化,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受网络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已进入一种网络化的生存状态,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就业价值取向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目前,几乎95%以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就业信息和投递求职简历.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就业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高效快捷地了解全球的就业信息,使得他们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对就业有想法、有主见、有创意,因而也促成了他们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择业方式.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愿意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创业,敢于摆脱世俗的束缚投身于“三支一扶”.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盲目崇尚西方价值观念,贪图享受,过分注重自我等.加之,不少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导致了物质价值追求与精神价值追求之间的失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日趋明显.

(四)就业心理有待调适,签约后工作稳定性稍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阻碍他们就业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看到别人获奖证书、成果一大堆,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表现得过于胆怯,缺乏信心,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白白错过机会;有的毕业生对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盲目自信,过分依赖家长和亲戚朋友,主动就业意识差,在就业过程中十分被动;一些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企业在招收员工上存在性别歧视,因此在求职中不敢正视自己的能力,畏手畏尾,一旦被拒绝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求职的勇气.“90后”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也存在着选择随性和自控能力差的弱点,据调查了解,当毕业生对初次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时,47%的被调查者选择“预备跳槽”,33%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仅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提升工作能力,积极适应工作环境”.目前,在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协议随意违约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原因是初次就业社会经验不足,考虑欠妥,另外也暴露了新时期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取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目前,传统的《大学生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职业发展咨询中心,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专业发展、求职心理、应聘艺术与技巧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其尽早确定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另外,从大一开始,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的融合起来,让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选拔优秀骨干承担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工作,切实加强就业工作人员在大学生职业辅导、职业咨询、职业测评和职业信息采集等多方面的系统培训.结合当前大学生实际需求,还应积极开展公务员招考培训、GCDF培训、KAB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院两级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集信息、指导、培训、怎么写作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怎么写作平台,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怎么写作.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自学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的主阵地,高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吸纳新的科研成果并融入教学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积极通过自主学习、启发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大学期间还应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企业在关注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在寒、暑检测期间应积极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与人沟通与合作能力,积累经验,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外文化名人、知名专家、企业家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另外,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等活动,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加强就业基本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和自律能力.沟通障碍是大学生求职受挫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用真诚换来与别人的交流与沟通.团队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根本因素之一,迫切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在协同奉献的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积极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为适应就业激烈的竞争扫除障碍.自律能力作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提升大学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要求大学生要养成守信、准时、节俭、勤快的生活习惯,培养条理清楚、精准干练、和谐融洽的工作习惯,形成宽宏大量、谦虚忍让、宁静致远的利益观以及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用自律的行为创造一种有序的环境,为职场生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从自我认知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

1.未雨绸缪,树立就业在平时的理念.机会只属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大学生要尽早感受到就业的危机感和压迫感,树立“就业在平时”的就业理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做好就业的知识储备,锻炼基本的社交和就业技能,通过精心准备、提前谋划,掌握就业主动权.

2.放平心态,树立务实的就业理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毕业生要摒弃好高骛远,盲目追求“高待遇、高地位”的传统就业理念,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干起,树立“先生存,再发展”的务实就业观念,正确调整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以发展的眼光看清形势、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选择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工作带来的实现自我、收获成功的快乐.

3.强化创业教育,引导大学树立多元化的就业理念.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就业.学校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一系列的创业论坛、创业比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同学提供了解创业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而不一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鼓励大学生勇于尝试自主创业这个新领域,走出一条自我成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常素枝.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2).

[2]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李茂.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发展新特点――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刘天瑞.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创新大学生就业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5]李欣.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6]徐敬建.西部地区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11(6).

[7]杨少英,马瑜.转变观念,实现就业――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