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37 浏览:129366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1.工具性.在全国性语文教改研讨中,在对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有人把它归咎于叶圣南的工具论,说是工具论导致人文性的丧失.多数人则持公允之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把“工具论”做过了头,导致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

(1)保留语文工具性的基本属性,但要求上有所变化.语文的工具性基本范畴有多大,以往几个版本的大纲都说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本范畴不变,但要求有了新变化.

①识字写字.增加识字数量,小学从2500字增加到3000字,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3000字增加到3500字.识字量增加了,才能尽可能减少现代阅读中的文字阻碍,充分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②阅读.明确提出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能力要求的变化,即符合汉语特点,又符合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要求.有较好的语感,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

③习作.降低认识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语言表达要求.明确提出,学生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习作要求的调整,体现了对习作教学规律的再认识,以往语文教学要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重点的提法是漠视了语文表达能力发展的规律.

④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般的听话说话能力,而是“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要求大为提高,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以上要求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2)扩大了工具性的内涵

①充分注意母语教育的特殊性.我国的语文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次它的工具性就有了特殊的内涵.一是掌握工具性过程中要体现人文性.即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新内涵,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工具性的文化内涵,在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而是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母语学习时间不限,空间不限,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三是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于完整”,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②培养语言思维品质.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发展语言能力,必须使语文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包括“发展思维的能力”,包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文则是在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语言思维品质也得到培养.

2.人文性.人文性的内涵比较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就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看法也大相径庭.因此,是否把它作为语文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语文教改大讨论中,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如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人文性的内涵,基本范围以及它在语文教育中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和比较科学的说法.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学生学语文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去接受和传播人类文明.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传文明,二者相辅相成.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是以这一辨证统一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教学.持“工具性”观点的教师没有忘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持“人文性”观点的教师,也从未放松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些教师的经验,是对语文科基本属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比如,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这是工具性;又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人文性.

二、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他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在语文教育总目标的统领下,又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领域,知识、能力、方法等多层级,各领域和层级之下又可细分为具体的目标,如能力一层又可分为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功能的多重性.语文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它具有为国家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功能,又有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从微观角度来说,它还具有传播各种知识的功能.

3.教学内容的广泛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书中有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领等等.另外,在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观点、感情的形式上又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

三、结语

语文学科的多种特性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它,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现实中纷繁复杂的语文教育、教学现象,切实按照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