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70 浏览:18713

【关 键 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原则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18-02

新课程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案导学”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的教师主导地位,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传统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导学案编制的一些看法.

一、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一)课时化原则

导学案要求按现实课堂的上课计划分课时编排.有些数学章节的内容用一个课时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每一节课都要确定目标,编制导学案时结合课时计划安排,将章节内容分课时编制,将章节知识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化原则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其实是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应以问题为线索,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转变为一些具有内在逻辑意义、由浅入深的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计讲究必要性、启发性、层次性、适量性与反思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并体会不同的数学方法,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

(三)方法化原则

编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以案导学”,通过导学案,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既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如配方法、图象法、公式法、消元法等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由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又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会阅读、思考、做笔记、合作、及时梳理知识结构等.

二、导学案的编制

编制流程,“五步”生成

导学案的编制流程有以下五个步骤:确定主备→小组群议→主备修订,领导把关签字→课堂研用→优化上传,资源共享.例如要编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导学案,首先,确定主备人,确定该课型为新授课,选择导学案类型并初步确定导学初案,然后集中集体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小组群议,保证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适应教学要求.群议应具有批判性和建议性,比如反思:引例是否合理?难易度是否得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接着主备人根据建议对初案进行修订,直到领导把关签字后导学案进入课堂研用,最后根据课堂实践进行课后反思优化,完成资源的生成与共享.导学案成果规范包括:编号、使用日期、标题及正文、领导签字、使用说明.

内容确定,“三案”结合

导学案根据教学过程使用的内容构成可以由“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提高案”三个部分合成,仍以“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导学预习案部分:(1)三维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2)重点: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相等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方程.难点:利用相等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方程.(3)预习导学题: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你知道哪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相关阅读材料:课本第84页“‘方程’史话”等.大多数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就能够独立完成这部分内容,另外,第(4)部分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外相关知识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背景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扩大知识面.

课中探究案:以问题为线索依次展开.(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生活问题:①学校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要跑多少圈才能达到3000米?②课本第78页问题.教师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这个算式是方程吗?(2)新知探求.这个方程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多少?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3)自主探索.呈现引例(引例略),你能列出方程吗?试一试!你能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吗?列出方程后,通常我们想知道什么?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什么?(4)达标检测.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你能列出以下问题的方程吗?课中探究案既注重知识习得又关注技能形成,同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课后提高案:(1)能力提高.提出实际问题,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2)归纳总结.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框图进行小结.(3)提出思考.怎么知道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一题多解是训练思维的好策略,课后梳理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好习惯,而对知识的联系性进行展望则是学习的最佳态度.

编制策略

1.组织策略.导学案设计涉及三个层面的组织策略.一是导学案设计的有效调控与组织.编制导学案时实行个人主备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策略,促进教师的分工与合作;学科专家专业督察,克服网络抄袭与海量习题,实现量少质精.二是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的组织策略.教师应教给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健全小组学习规则,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内部激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对数学知识的合理组织,通过结构框图揭示知识的内部联系,体现知识层级与数学逻辑,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2.模式化策略.成熟的导学案都会体现一定的模式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主要是:问题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与提高―归纳与梳理.编制导学案时,教师应结合不同课型与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导学案的基本框架进行分类,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如概念课、命题课和解题课或者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在使用导学案时,应紧密结合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案,并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分配和学习进度.3.精加工策略.导学案是师生课堂教学共用的教学资源,但并非传统教案与学生练习册的简单合并,而是对教材的二度创作和开发,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讲究精致加工.包括导学案模式的精致化,导学案导学问题、数学内容的精致加工,检测习题的精致加工,知识网络框图的精致化.


这篇论文来源 {$getarticleurl}

三、导学案的优化建议

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优质的导学案不仅能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优化导学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设计讲求探究性.问题是数学课堂展开的主线,“以问拓思”,问题主线鲜明体现在其由浅入深的探究性,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内容体现结构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许很少,但是每一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无序的,除了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层次性外,每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必须及时得到梳理,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算式(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将知识点串联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阅读指导应有目的性.在预习案中会有相关知识阅读链接,包括课内外相关学习材料,体现了相关内容的知识背景和人文背景.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应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了考试而阅读,毫无目的导向的“放羊式”阅读只能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方程’史话”时应提出要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中国历史上“天元术”指的是什么?让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让阅读更有效.

(四)习题选择应有典型性.不管是何种数学课型,习题是体现数学知识习得的最佳依托.不管是课前预习导学题,还是课中探究的例题、思考题,课后达标检测题和能力提高题,所选题目必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好导向作用和实战价值的典型习题,比如教材例题及其变式、中考真题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此外,习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难易程度应有层次和梯度,练习时间的控制必需面向课堂,面向大多数学生.

总之,编制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立足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运用先进的学科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导学案真正为改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怎么写作.

(责编易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