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9 浏览:81810

[摘 要]大学生就业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自从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并于今年达到一个新高点,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当前背景下,各大高校针对学生就业提出了多种方案,以促进学生就业.在广大毕业生面临择业难的同时,有不少企业也面临着人才难寻的情况,特别是在许多高技术、核心技术领域人才还是十分罕却.因此,决定学生就业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大学扩招就业压力择业难能力的培养

一、今年就业情况如下特点

1.就业形势总体良好,来各大高校招聘的单位比较多

从目前来看,2013届就业形势总体上良好,前来各大院校招聘单位数量较多,涉及到能源、电子通信、交通、金融、IT、怎么写作等各个领域.例如传统的各大国企如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建公司、工商银行、华为等单位今年招聘的人数就不少,同时,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考试招聘也大量面向应届毕业生.因此,相对于就业岗位而言,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有所提升.

2.受经济形势影响大,国企、名企招聘名额有所减少

今年全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各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各方面数据来看,大量企业在校招聘人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减少态势.比如工科毕业生签约的某些热门单位,像中兴、华为、三一重工、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在2013年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其中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在许多高校缩招比例达30%以上;华为、中兴等企业2013年在各大院校所签毕业生人数也寥寥无几.可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于大学生就业还是增加了不少压力.


3.“冷”经济遇上“热”就业

伴随全国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环境,却是今年毕业大军人数新“突破”,达到699万,创历年新高.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进行大学扩招.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达到212万,2005年是250万,4年增加了150万[1];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4年又增加了273万;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可见近十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今年达到一个最高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越发激烈.

4.就业渠道多,国家、学校积极为大学就业提供平台

尽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大学生就业渠道也在增多.据统计,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达176万人,应届毕业生是其中的主力军,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2].同时,国家和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构建就业平台,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教师计划”等,同时,也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广大毕业生铺设了广阔的就业之路[3].

二、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主客观原因对就业产生根本影响

从主观方面来讲,一些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偏执于公务员,国企等“稳定”大单位,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导致大单位签不小,而小企业不能签的局面.,过分强调于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跟风趋势明显,不重视后期发展.过多的看重薪水,眼高手低,忽略岗位价值.

从客观方面来讲,部分学生自身条件素质不够,学校成绩不佳,掌握的知识本领不过硬,没有足够的底气去适应才人市场的需求.同时,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对招聘会望而却步,错失良机.

2.企业招聘政策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部分企业存在着招聘歧视,部分大企业只招聘“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或者主男轻女.同时,在一些并不是很偏重的方向上大设门槛,比如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等.

企业和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大企业人满为患,中小企业或者发展中企业遭遇冷场.同时大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中部、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也使得人才大量往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该地区人才呈现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却人才供应不足.

部分企业来高校招聘宣讲会形式化严重,只注重宣传企业,而轻视对企业招聘政策的讲解,不少学生无法从宣讲会中获取自身所期望的信息,造成学生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深度不够.

3.学校政策和机制对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指导则相对轻视[4].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便于为学生就业提供正确的、科学的就业择业观,但仍有部分高校没有实施相关的政策,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任何就业择业的引导[5].同时,各大高校逐步建立各种学生就业怎么写作平台的同时,构建的学生就业怎么写作平台的渠道还不够多样化,不够机制化,就业怎么写作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1.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从学生能力培养抓起.

对于本科生,将培养重点,从原来的以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为重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重心上来,鼓励学生去接收积累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去发展自身所长,不要让大学虚度.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学习,鼓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及动手能力实践.如果有可能,可以建立学校之间“联合办学”体系,实行强强联合,区长补短,鼓励学生走出学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研究生,培养重点还是在于研究专业领域的学问,在于“精”,在于“专”,做到“研”有所得,“究”有所获.培养自身科研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鼓励学生在所在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研究,例如,以电气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用电气的“强电”强化电子的“弱电”,以电子的“弱电”智能化电气的“强电”共同专研,在合作同卓越.

2.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创建校企共建平台

创建校企共建机制平台,就是以学校人才和学术为依托,以企业的发展为导向,以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人才建设平台.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创建人才基地提供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和管理中来,为后期在企业中发挥骨干作用提供前期准备;企业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指导,为人才的“出炉”,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引.

3.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完善学校就业怎么写作平台

在体制上,建立专门的就业怎么写作管理体系,从学生刚跨入学校大门起,一直伴随其毕业,在整个过程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和帮助.在机制上,努力完善已有的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平台,更多的与实际结合,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渠道,畅通渠道,实现学生就业平台渠道的多样化.

四、总结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精英分子成员,决定着国家、民族、企业的未来发展.让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根本途径.因此,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培养他们努力成才.在国内外环境客观条件下,改变我们的培养战略,让毕业生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2]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3]邓汉慧,赵曼.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1(04)

[4]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5]熊建华,彭光芒.政策性引导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选择[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