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71 浏览:143007

审视今日中国的城乡差距,教育和就业无疑是最好的观察点.多年前,响彻神州大地的口号是“读书改变命运”,而近年,“读书无用论”却在一些农村地区沉渣泛起,这是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对很多农村家庭而言,培养一名大学生所花费的教育成本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城市家庭,甚至是全家人乃至几代人供养一名大学生,他们期望用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来创造个人的成功,从而反哺家庭.然而就业率低而失业率高,以及好工作难找的无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们的梦想.

就业形势严峻与城乡差距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城乡存在差距,农村学子很难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因而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反过来,如果农村学生在就业上步履维艰,教育投资与回报不相匹配,也就失去了改变家庭和农村现状的能力,这势必将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

事实上,不仅就业,在整个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都明显处于劣势.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始不断下滑,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多,有人因此发出“寒门难出贵子”的感叹.即便冲破了这层障碍,农村学生还将遭遇“拼爹”现象,他们大多没关系、没门路,除了一纸学历没有其他东西可拼,失业率高达30.5%并不奇怪.

“拼爹式”就业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对权贵子弟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调查显示,“拼爹”有助于进入体制内,他们因此走上早已被安排好的人生之路,安于稳定,不思进取,这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浪费,对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年轻人有憧憬、有奋斗精神国家才有希望,当“死也要死在体制内”成为一种倾向时,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担忧.


要改变这一现状,从大的方面说,需要更加公平的教育和就业政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从小的方面来说,个人主观能动性同样不容小视,农村学生无爹可拼,不妨先拼好自己,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机会是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