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预习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48 浏览:131122

摘 要:课文预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读书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通过预习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质.

关 键 词:初中语文;预习;原则;教学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87-01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预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是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好方法,也是明确学习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旨出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课文预习方法,养成一种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文预习的内容和原则

课文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从心理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魏书生指出:“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课文预习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既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也作为指导课文预习的教学原则.

1、知:要让众多的古今中外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为学生所知,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和认识,调动其对课文预习的积极性,能自觉、主动地为探索新知识而认真预习课文.

2、情:激励学生在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渴望提高自学能力的理智支配下,自己查字典,独立掌握一篇文章的字词,并能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使其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从而更愉快地、自学地预习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3、行:语文知识涵盖了拼音、标点、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言、文体、阅读分析、写作知识等.指导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一要有定向(预习什么);二要有规则(怎样预习),同时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上述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预习时的侧重点.

4、恒:对课的预习,,必须有持之以恒.通过反复认识,循序渐进,才能由单一的认识、情感行动,最后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并以此达到通过课文预习,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语文预习的方法

课文预习方法有很多,分类标准也不同,按课程时间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两种方式.课外预习是指课堂之外学生的自学活动,而课内预习则是指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的预习,这种方式的预习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预习,也就是在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目的,明确的问题.而预习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按体裁类型进行复习,也可以按书本章节从整体到章节再到课文的复习方法,反正方法很多.下面,就初中语文谈一变整册――章节――课文的预习方法.

1、整册预习,这种预习形式有一个特点是难度大,但是效果好,为了让这种预习有时间,有效果开展,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利用寒暑检测两个长的检测期,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作业以外的时间通读下一学期即将学习的教材,从教材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写好读书笔记.二是利用开学前一至二周时间,结合教材说明读通课文,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体例,了解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大体了解各单元的、基本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

2、单元预习,这种预习形式是学习教材之前进行的整体预习.在学生进行单元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一是借助“单元提要”快速阅读,捕捉单元总体目标,确定单元读写要求,树立单元整体框架结构形象.二是大体把握单元阅读内容,借助目录浏览单元课文,初步了解单元课文有哪些篇目,各自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读什么?怎么读?单元课文和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相似,各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三是大体了解单元作文的内容、要求、具体题目以及从单元中应该吸取哪些写作知识,才能写好单元作文.精心设计从阅读就自觉地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3、课文预习,即是指每篇课文教读和自读前的预习,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这种形式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或课内进行.


在课文预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单元提要”、“课文导读”、“课后导读”等,抓住课文的训练要点,结合课文习题,通读课文;参照注释查阅资料,大体上解决作家、作品、背景、出外、体裁等知识;扫除字、词、句等障碍,基本理解课文的结构、中心和写法等问题;思索课文在单元教材中的位置,明确课文的阅读要求和单元作文的关系;完成以读,以写促读训练的过渡和迁移.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说,课文预习的自学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实践证明,经过预习再来听课,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这样,上课积极性会更高、目的性会更强、兴趣会更浓.在预习过程中如有问题不懂或较模糊,听课时就会分外认真去听,有目的、有重点地做笔记,就不会出现满堂记的现象.长期坚持预习新课,阅读速度就会加快,就会形成善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比较归类的能力,就会更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本质.

总之,学生课题预习充分,不仅可以为自己学习定向,免走弯路,而且有了上好一堂课的心理准备,有利用提高听课效率,也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