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92 浏览:19583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教师如何实施好指导,更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简单探讨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可是如何指导好作文、写好作文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其实,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积淀就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阅历、感悟等方面的欠缺,即使有了生活,也很难捕捉到写作素材.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作文教学第一必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同时想象又能使观察到的素材得以扩展、丰富,故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例如我教学三年级上册园地二的习作,习作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在习作之前,我先让学生确定自己想观察什么事物,把要观察的事物带到班级进行认真的观察,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同学交流,老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有了观察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可写,而且也可以写得真实动人了.

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都强调了兴趣的作用.初学作文的小学生不必那么一本正经,允许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尤其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允许学生大胆使用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口语,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借助成功的例文多读、多思、多想、多动笔随时记录,久而久之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三、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鼓励学生多看优秀范文,总结写作技巧.万事开头难,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来说,开好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妨尝试模仿式写作的教学方法.


四、积累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造成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等到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平时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把好词佳句抄在本上,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厚厚的一本积累材料,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哪怕是平时作文特别不好的学生,也有话说了.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在我班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到校后阅读课外书.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坚持让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要求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老师长辈,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只要坚持下来,经过长期慢慢的积累和内化,这样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五、总结

总之,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慢慢培养写作兴趣.此外不能将写作孤立于语文之外,要将写作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