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基层社会管理偏好调研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68 浏览:56532

摘 要:偏好不一致性,是杭州市不同群体在基层社会管理满意度上存在落差的根源.要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以政策螺旋式上升为方针,构建“多元主体、多样手段、高度自治意识”的基层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以缩小偏好缺口.

关 键 词:基层社会管理;群体满意度;政策集合;偏好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055-04

社会管理是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促使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新的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摆上我国政治的最高议程,成为我党执政的新课题.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0年12月中东国家爆发“阿拉伯之春”事件,为中国社会管理体系的优化敲响了警钟.2011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杭州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和潜在一线城市,在社会管理建设方面位于我国的前列,提出了“复合创业主体”模式,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上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参考.因此,从杭州市居民和基层干部两大群体出发,深入挖掘基层社会管理根源问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杭州市不同群体社会管理满意度分析

(一)不同群体满意度差异显著

“幸福感和政策评价调查问卷”将基层社会管理细分为社保体系建设、三大监管体系、特殊群体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和基层建设五大模块,居民和基层干部两大群体对于基层社会管理现行政策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0.60,0.82)、(0.58,0.78)、(0.55,0.81)、(0.61,0.81)、(0.49,0.80).①可见,在任一模块,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居民的满意度.

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有八项具体政策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具有代表性,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住房保障、民生收入绩效、弱势群体管理、法制建设进程、群众工作和群众信访.居民对这八项政策的满意度集中区间在[0.5,0.7],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区间则在[0.7,0.9].其中,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两大群体的落差为0.1,而在群众信访方面则接近0.4,直观反映出相对于衣食住行的基础“生活性”政策,居民与基层干部在权利等“行政性”政策上的满意度落差更大.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只关注于“温饱”的物质文明,社区管理意识日渐觉醒,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现有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二)满意度落差存在的根本原因――偏好不一致性

经济学上常用“效用”来表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若干种商品后感到的满足程度,满意度差异分析就是序数效用理论的实际运用.根据静态效用能够自我比较的原则,居民和基层干部在满意度上巨大的数字差异,反映出这两大群体关于基层社会管理的现行政策的效用实现程度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落差,对于杭州市现行政策的主观满足程度不一致.理论上来说,偏好是消费者对效用进行自我比较后得出的关于各种消费方案好坏的评价,因而满意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大群体之间对于相关政策存在着偏好差异.

运用经济学上的“偏好”概念,将两大群体之间的满意度差异数据化,设定函数PREFERENCEDIFFIRENCE(以下简称PD)来表示居民和基层干部对于政府政策的偏好差异.某政策i的PD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PDi等于

其中,t为权重,①eit表示居民对于某政策i持t态度的人数,eitteitt表示居民的满意度;Eit表示基层干部对于某政策i持t态度的满意人数,EittEitt则表示基层干部的满意度.PDi值越趋向于0,说明对于这项政策居民与基层干部的偏好落差越大,基层社会管理矛盾较大;PDi值越趋向于1,说明对于这项政策居民与基层干部的偏好越相似(见表1).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市居民与基层干部在基层建设等“行政性”政策上的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居民对于政府颁布的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仍持不是很满意.因此,为了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偏好的不一致性.

二、偏好不一致性的解决思路

偏好差异的存在是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偏好作为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是主观而非客观的,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偏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具有多样性、阶段性、主观性等特征.要缩小两大群体的政策满意度落差,解决偏好不一致性,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就要抓重点,从偏好的本质特征入手.

在经济领域,并非商品空间中的任何商品向量都允许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计划.消费活动必然受到消费者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受到法律、制度、政策、物质财富、生理状态等条件的制约.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导致商品空间中的一部分向量所代表的消费计划,成为不允许或不可能选择的消费计划,应当把它们加以排除,剩下来的那些允许作为消费计划的向量构成了商品空间的一个子集合,这个集合就是消费者的消费集合X,具有极限封闭性、下方有界性和道路连通性三大特性.而政府政策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品,在供求方面与商品具有相似性,对于基层社会管理,检测定政府有λ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x等于(x1,x2,?撰,xλ)∈Rλ代表政府的一揽子政策,因此也具有与消费集合X相对应的政策集合X,消费集合X的极限封闭性、下方有界性和道路连通性三大特性同样存在于政策集合X中.在政策空间Rλ中,结合偏好的具体特性,从政策集合X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偏好差异的解决思路.

(一)偏好多样性需实现多元主体――打破单一主体政策集合X的极限封闭性

不同群体之间的偏好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如图1,检测定政府以单一主体进行基层社会管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约束,其所能提供的政策辐射范围往往只能局限于集合X,无法涵盖其他主体能够提供的政策组合(如集合Y),即现有政策已不能满足偏好Y群体的需求.因此,若要解决不同群体间偏好不一致性,就必须打破集合X的极限.在实践中,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基层社会管理主体,从而进一步扩大政策的辐射范围,提供更加广泛的政策选择组合,实现集合X与集合Y的连通.

在传统单一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的问题方面,2009年建立的杭网议事厅,立足于与民生,发展至今,口碑良好,并成功入选2012年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强.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是打破政策集合X的极限封闭性的一个很好尝试.

(二)偏好阶段性需实现政策不断更新――保障下方有界性,同步上方无界性

从横向看,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不同群体的个体境况不同,整个社会则包含了不同阶段的偏好.从纵向看,人的是无止境的,随着个体境况的不断改善,不同群体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政府的政策集合X必须满足社会最低阶段群体(如低保户a点)的偏好,同时,由于个人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现有的政策集合X(如图2)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偏好.因此,政策集合也必须要具有无上界性,才能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偏好的无满足性相一致.在现实中,解决了某些问题的同时,居民的偏好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产生新的社会管理问题.相对应地,政府政策措施应处于不断更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杭州市流动人口怎么写作管理条例》便是很好的例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杭州市尽力实现怎么写作保障的范围更广,虽是说惠及了杭州市398万流动人口,但最终实现还是十分有限.而高中生才能申领居住证引发的争议,验证了在解决了某些问题的同时,居民的偏好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产生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因此政府政策措施应处于不断更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做到保障下方有界性,同步上方无界性.

(三)偏好主观相对性需实现政策组合最优化――尝试道路连通性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即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偏好在个体之间具有不一致性,同时偏好的主观相对性也决定了偏好具有替代性.检测定政府现有政策处于无差异曲线Ⅰ上的a点,面对居民更高效用的要求,如若政府目前无法在某些政策上加以改进,即无法达到b点的偏好需求组合,便可以通过连续调整,尝试以其他相关政策替代,比如达到d点的偏好需求组合(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Ⅱ上,b点和d点的效用是相同的),从而在实现了无差异曲线从Ⅰ上升至Ⅱ的同时,调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偏好需求组合(如图3).

2012年6月1日起,杭州临安四家公立医院药品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调整医疗怎么写作,如门诊增加药事怎么写作费,住院调高护理费、手术费等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变医院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盈利模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使长期被忽视的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就是一起通过调整政策组合,从而使得实际效用在不同政策交替缩放过程中不断上升,越来越趋向于居民的偏好,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的实例.

三、建立基层社会管理解决方向和相关政策建议

依据上述三大解决方向,结合杭州市存在的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手段的单一、居民责任意识不到位等难题,杭州市应以现有的“复合创业主体”社会管理模式为基础,以政策螺旋式上升为方针,构建“多元主体、多样手段、高度自治意识”的基层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一)促进管理主体多元化

社会主体分为政治组织(政府)、经济组织(企业)和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仅靠党和政府的力量已远远不够,同时学者王青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里指出:“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1]因此,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必须依靠政府、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促进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

一是要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强化政府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1+1>2”的效用,强化政府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能.

二是建立利益挂钩机制,联合社会各层面主体.在实现杭州市原有的“复合创业主体”的基础下,将各个主体的利益与基层社会管理挂钩,引导各个主体对基层社会管理进行投资,从而联合社会各层面主体,化解主体单一的矛盾,实现政策辐射扩大化.

三是要“政社分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各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在加快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性,减少政府对于社区管理的直接干预的同时,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NGO),充分发挥其怎么写作社会、规范行为、表达诉求、社会监督职能,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二)推动管理手段多样化

杭州市基层社会管理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手段单一,在目前已经开始实行的“创业创新”的管理手段下,可以继续拓展其他途径,实现管理手段的多样化.一是将知识、怎么写作、经济共同作为管理手段.在“创业创新”不断进行时,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融入到基层社会管理中.在原有的民意代表的基础上组成“智囊团”,共同决策;基层干部应深入了解群众,根据居民的偏好,调整自身偏好,从而加强怎么写作手段,提高怎么写作质量;“物质下乡”和“精神下乡”相结合,促进基层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怎么写作体系的目的.

二是实现最低保障、同步上方最优,通过政策转化确保管理的多方位.实施最低保障政策,稳定民心,确保基本生活;研究相关的弥补性政策,运用政策“套餐”来解决既定政策的不足之处,同步追求效用最大化;根据不同地区、社区以及不同居民的现实情况,把握住政策的转化,实现多样化的基层社会管理.

(三)提高居民自治责任意识

居民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一大主体,其自治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管理的实现效果.而学者何海兵认为:“目前城市社区是‘没有公民的社区’,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2]现当下,公民意识淡薄,对社区的冷漠,也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提高居民的自治责任意识.

一是要培育居民自治责任意识,提高其对基层社会管理参与的积极性.思想上,提高居民对于参与基层管理的直接性认识,加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行动上,鼓励居民直接参与社区管理,积极行使公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主体,从而缩小居民与基层干部的偏好落差,有效的实现政府、居民的“统一战线”,更好的完善基层社会管理.

二是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高度自治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平等的参与机会.借鉴美国的社区管理体制结构,在基层管理体制上采取公民能广泛参与的公民自治模式,即以基层干部为核心,实行“议行分离”,完全明确各个主体和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目标,使居民多层面地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建设,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偏好,从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

(四)实现政策的“螺旋式”上升

发展的螺旋式是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实质上是在高级阶段上重复某些低级阶段的特点、特性,通过曲折的形式而实现的前进运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很多相关制度不是很成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因此,为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就要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政策组合,实现政策的“螺旋式”上升.

一是要灵活处理,以退为进,实现优化政策集合.在实现多样化的基层社会管理途径时,要把握住政策的转化.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对具有争议或者广泛关注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地了解民众关于该政策的评论,剖析民众的出发点,采纳合理的立足点,必要时可采用以退为进的政策,研究相关的弥补性措施,不断更新政策使之更加契合民众的偏好.

二是要大胆尝试,螺旋发展,实现政策的最大效用.在政策的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中,只要是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基层社会管理建设的政策就应该大胆实施.同时还要跟踪已实施的政策,将其中与民意相左的思想进行否定,并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之道,遵循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从而有针对性的创新具体政策,实现政策的实际高效用,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结语

基层社会管理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群体对于社会怎么写作的偏好的一致性.其差异越大,则现行政策效用及满意度的落差越大,社会矛盾加剧.因而,偏好差异性提醒我们:要从根源把握原因,消除偏好的缺口,确保不同群体在基层社会管理上步调一致,达到双方最高效用,这样才能引起基层的“共振”,实现基层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