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撰写专题文对提高临床医师实践、科研能力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16 浏览:124191

摘 要: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本文认为,可以医学临床病例分析以及论文写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临床医学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撰写专题论文,能实现培养医学逻辑思维、训练临床实践基本技能的目的.

关 键 词:病例分析;专题论文;实践及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以医学临床病例分析以及论文写作的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选择怎样的时机和形式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和科研教学呢?笔者认为,在大三、大四接触临床医学课程的阶段开展比较适宜.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结构基本能满足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需要.

临床实习医生在医院能真正有机会利用医院的资源开展科研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校时基本是大班上课,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教师接触.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一对一,并进行同样的临床工作,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打下了基础.同时,撰写论文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科学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重要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达到临床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1)使学生在接触患者、询问病史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临床工作的过程.

(2)初步掌握收集和处理临床资料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3)有机会充分与接触患者,进行综合协调沟通能力的训练,使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沟通技巧,获得第一手临床讯息.

(4)通过询问病史患者、判定相关的检查结果,让学生分析病例,开展小组讨论,使之对专业理论有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

(5)学会团队合作,利于今后临床会诊、医师、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

2.通过撰写病例讨论、专题论文,培养医学逻辑思维

(1)熟悉和初步掌握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写过程.

(2)学会查阅文献,开拓视野,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模式.

(3)学会利用传统教科书上未详细提及的理论和技能,做一名会思考的临床医师.

二、实施过程

1.小组合作进行

学生自由组合,通常4~6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各组员分工整理临床讯息(包括询问病史、分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的诊断结果、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论文写作中,由各组从中自由选择一个课程论文题目或自行拟定,通过研读文献,列出工作思路,需要有自成体系的论点、论据、实验方法、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论文写作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加强指导.

2.实践能力及论文的评定

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学生通过教学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评价采取小组学生自评、不同小组之间互评以及结合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这三者的评分比例为3∶4∶3,从而尽量避免教师个人评分的主观性,又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评价要体现以下原则:

(1)学生自主性原则.小组的划分、论文题目的选择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合作学习原则.以小组为单位,4~6个学生自愿组合为一组,促使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不少学生发现学习资源就在身边,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潜能.

(3)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生上交的作品(病例分析的表达以及专题论文的撰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如学习的进步、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个性和价值观的发展等.在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适合他们的要求,利于其健康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各组员分工协作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撰写专题论文,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成就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终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