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17 浏览:143101

【关 键 词】小学语文开放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9-02

开放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课堂而言的,是指课堂教学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开放,它要求各种教学信息得到多向互动交流,使学生从中既能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又能获得人文关怀,实现自我发展.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语文课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开放性呢?

一、开放教学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要改革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学生的知,忽视学生的行;只重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与时怎么发表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跳出教材对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善于分担学生的情感负担,帮助他们破除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错误和思维障碍,在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以灵活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去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氛围.

(二)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绝对服从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教学关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体意识丧失,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转变观念,构建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以微笑期待的神情、宽容真诚的态度、平等的作风、鼓励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才会乐意与教师合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对学生要适度宽容,当学生答错或答不完整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并适时地给予点拨、启发,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

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理论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需要、个性差异等,教学事例的选择体现时代气息,方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强调内容的实效性,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一实际,弱化理论的抽象论证,强化对事例的分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第十三课《养花》时,在指导学生理解领会文中老舍先生说的门道指的是“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底下,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养花所悟出的门道.比如让学生说说平时养太阳花、三角梅或水仙花等一些好种易活的花卉所得出的一些门路,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有着一种认同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二)把书本引向生活,把材料带进课堂,将课堂的内容和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善于和敢于对现有教材适度拓宽加深,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材内容之中.如在第九册《设计一条公益用语》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公益广告用语,让他们从中明白什么是公益用语;然后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出什么样的倡导;再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一条公益用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说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最后请其他同学来当评判员进行评价.不管设计的用语是否恰当,教师应对每位同学都给予鼓励,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就行.

(三)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小学第十册“阅读课”中的《七子之歌》中的《台湾》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明白祖国统一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利用社会课本和自然课本中有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说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漫画形式说明分子妄想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等,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丰富多彩的.

三、开放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根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自身实际选择解决的途径,教师在评价时不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很容易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第十册里《跳水》主要写的是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挂在了帆船桅杆最高的横杆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摇摇晃晃的横木,而且当时孩子因害怕发起抖来,生命危在旦夕,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用威逼孩子跳水,使孩子最后转危为安.上完这一课之后让学生自由设想帮孩子脱险的办法,也许学生会想到利用帆布在下面接,求救直升飞机,水手爬上桅杆救援或在甲板上铺棉被等.虽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紧迫,要不就是撞击力大,但教师都应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对不可能的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评论说出道理来.这样的教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开放性教学的目的.(二)大胆放手,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开放课堂,充分利用社会及自然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关心身边的人或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第九册“积累运用七”中的“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实践活动板块时,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观察和采访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与今天.通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采访有关的人员,然后把看到的事实和搜集到的材料加以选择和整理,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表、照片.最后在班上和同学交流.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理解、消化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教师创设出情境,提供相关条件,学生分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判断.例如,在教学“小学生过生日,请同学到家吃饭好不好”、“渴望表现自己好不好”等口语交际课时,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发言,然后每小组推选一至两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明本组观点,再办一个辩论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表演情景,学生在不同的具体情景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表演小品,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使课堂学习回归到学生的生活,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身边生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目的.例如,在教学《鲸》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解说各类鲸的生活习性、形体特点等,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或者可以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用鲸的口吻(第一人称)诉说其自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感.

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故事会、分组讨论、辩论会等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开思路,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四、开放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以新的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多媒体课件容量大,效率高,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质疑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质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讲到环境保护问题时,就联系到愚公移山的历史典故,让学生讨论愚公的行为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是前提,只有以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把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从而使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得到不断创新,实现小学语文课教学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的真正转变.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