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需求调查对新一学英语教改方向的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93 浏览:71383

[摘 要]文章围绕大学英语未来可能的两个发展发向,即“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对广州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共同构成了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的英语学习需求.

[关 键 词]学术通识需求调查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0-0066-03

第三学英语教学改革自2002年发起至今,“已经完成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开,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对于大学英语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目前学界存在“学术”与“通识”两种声音.大学英语的未来究竟走向何方,学习者意愿和需求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和考量内容,本研究试图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对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的选择意向及其对新一英教改方向的启示.

一、相关研究

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研究数量并不太多.束定芳报告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实践;蔡基刚的调查显示91.1%的重点大学学生表示会选修学术英语课程;黄萍、郭峰结合“国际物流怎么写作”,侯福莉、严玲结合“传媒英语”进行了特殊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探讨了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操作.通识英语方面所做的需求分析研究都是在大学英语选修课或拓展课概念下进行的需求调查,如刘座雄、陶瑞、杨玉兰等,而以通识英语课程为概念所做的需求分析研究几乎没有.

从调查对象看,束定芳研究的需求分析对象是国际化大学在校生,英语是其教学语言,因此英语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蔡基刚的研究中,被调查者来自复旦、同济和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拥有较高英语水平,58.1%的人有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流生、交换生出国的需求,那么为数更多的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对于学术英语的认可、接受和需求程度与国际化大学和重点大学学生是否相似?而且上述研究均是单独就学术英语或是通识英语(大英选修)进行调查研究,并没有将两者同时呈现给学习者来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意愿和选择意向,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学习者面对“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两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课程方向时,他们的学习意向如何,他们如何选择.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围绕大学英语未来可能的两个发展方向“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以及蔡基刚对“学术英语“的定义设计问卷,力图了解广州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后的英语学习意向,并通过需求分析,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是否希望继续英语课程学习?

2.他们对于“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的倾向性如何?

3.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4.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习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有何启示?

(二)抽样

本次调查于2012年11月、12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1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他们来自8所文科学院,8所理工科学院,每个学院抽一个教学班,共16个班,其中快班、慢班各8个,这样的抽样设计全面覆盖了广州大学参加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各类各层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30份,其中文科样本305份,理工科样本325份;快班样本321份,慢班样本309份.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调查围绕本研究要回答的前三个问题设计问卷,其中学生感兴趣的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学习内容,通过自下而上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开放式调查,学生自己写出他们感兴趣和期望学习的英语课程内容;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收集上来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类之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各项内容的兴趣度和需求强度.两个阶段的调查均在上大学英语课时的教室进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级后英语学习意愿

表1显示79.8%的学生表示通过四级考试后仍然希望继续英语课程学习,10.3%的学生不想再学英语,另有9.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是否继续学习.很明显,大多数学生并不想中断英语学习,他们仍然希望继续参加英语课程学习.学生们继续英语学习的理由各种各样,既有现实的考虑,如考试、就业、出国等,又有源自对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的热爱,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英语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素养,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辈子的事.而那些想中断英语学习或者拿不定主意不知是否还要继续学习英语的学生,除了少数因为自身语言学习能力令其没有信心之外,多数是因为现实英语课程令其失望而选择放弃.

(二)学生对“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的选择意向

为具体了解学生通过四级后英语课程的学习意向,问卷特设以下问题:“大学英语四级后课程设置可以有以下3个方向,你选择哪个方向?理由是什么?(单选)A:设置一般学术用途英语课程,指导学生如何用英语听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技能;B:设置特殊学术用途英语课程,结合专业,开设如生物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等专业英语;C:设置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由若干有特色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拓展课程组成,拓展视野,提升素质.”

表2是该问题的统计结果,其中数据来自表1中79.8%想继续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回答,那些想中断或不确定的样本被剔除.

如表2所示,无论按学生英语水平还是按学科性质,倾向于通识英语课程的学生多过倾向于学术英语课程的学生,但是没有表现出非常显著和压倒性的差距;在学术英语范畴内,倾向于特殊学术英语用途的学生比例是一般学术用途英语的两倍,前者为31.6%,后者为15.1%.选择学术英语课程的学生认为学术英语课程有助于提升英语能力,扩展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方便以后学术交流,让所学专业知识更国际化;而倾向于通识英语方向的学生认为通识英语课程比较有趣,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外国文化风俗,拓展视野,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详见表3).


学生感兴趣的学术英语课程和通识英语课程内容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仍有将近80%的学生希望继续英语课程学习,那么哪些英语课程内容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经过研究者汇总、分类,学生给出18项学术英语课程内容(学术阅读、学术论文写作、金融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刑侦英语、商业礼仪英语、公共管理英语、旅游英语、物流英语、生物英语、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工程英语、建筑(景观)英语、计算机英语、化工专业英语和食品专业英语)和56项通识英语课程内容.(见表4):

表4中百分比的意味是指将此项内容选入前20位的学生比例.以排在第一位的“电影”为例,有82.6%的学生将“电影”排在其感兴趣的通识英语课程内容前20位.入选比例最高的其他19项通识英语课程内容依次为:看美剧、学地道英语、音乐、旅游、英文歌曲、国外美食、生活常识、时尚、欧洲文化、情感、人际关系、心理、外国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趣事、欧美国家特色、外国野史、趣事、娱乐英语、小说、励志故事和西方神话.

四、对新一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启示

第一,79.8%的被调查者在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后仍然希望继续英语课程学习,这一比例说明目前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当中相当重要,学习需求仍处于高位,学校与英语教师根本不必担心有没有学生想学英语,关键问题是给学生开出什么样的英语课程,怎么开.

第二,46.1%的学生倾向于学术英语课程方向,53.9%的学生倾向于通识英语课程学习,两组数据说明目前在普通高校,学习者对于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的需求不相伯仲,两者都可以满足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和个人成长的需求,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课程内容关注的知识层面和培养的能力不同,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学生们希望学习和获得的,“学术”与“通识”应该是共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第三,只有14.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学术用途英语课程,与重点大学的91.1%反差巨大,这说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未来读研和出国留学的人数可能大大低于重点大学,他们读大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就业.同时这一数据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解读,即普通高校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远不如重点大学,因此造成数据偏低.不论怎样,普通高校开设一般学术用途英语课程的空间远少于重点高校.

第四,本研究结果从学习者的角度证明了英语教学所具有的通识教育功能.英语语言结合人文内容是学生有兴趣参与的课程学习.无论通识英语课程是否归属大学英语,学生需求摆在那里,而且是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此需求.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学和大学英语教师,我们理应正视学生需求,为他们提供大量高品质通识英语课程.

五、结语

本学习者需求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非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仍然不希望放弃英语学习.他们不但希望在学术英语领域有所拓展,而且更加希望通过通识英语课程有趣、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提升个人素质.面对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似乎不能轻易地得出用“学术英语”取代“大学英语”的结论,至少在非重点大学,以学术英语取代大学英语还为时尚早,通识英语教育在普通高校应有其存在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1,(1):9-13.

[2]束定芳,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23-29.

[3]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4]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5]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5):20-26.

[责任编辑:碧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