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电子教学中的教育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388 浏览:95635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培养越来越受重视,而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那么,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便是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电气工程专业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该专业的专业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

关 键 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电子教学

作者简介:刘静(1986-),女,河南濮阳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讲师;杨彦从(1976-),女,河北晋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讲师.(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1104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60-02

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对于教育,乃是国之根本,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么,创新与教育的结合,即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2]那么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师而言,新时代的新职责已转变为在传授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将这种精神和能力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来.

一、电子教学与创新教育

1.电子教学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发展,电子教学早已走进高校课堂.多媒体教室(含语音教室)都是现代化教学和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吸收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加强教学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教学和管理.

电气工程是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必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电机与拖动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发展创新能力,需要在电子教学中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拘泥于课本.笔者认为电子教学的优点便是直观、简单明了、丰富多彩.很多难以用语言去描述的现象和原理,在幻灯片中只需要一个动画演示就可以帮助学生去完全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繁琐的公式需要老师在黑板上写很长时间,而在电子教学中,只需要翻一页幻灯片.幻灯片中的图像和文字可以被赋予丰富的色彩,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学习,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新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整个教育活动是一种服从式教育:即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服从教学,教学服从考试.围绕考试这个中心,分数至上,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继承轻创造.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很难造就创新型人才.[3]

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育必须做出新的选择.同志曾说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育必须创新.进取、开拓、创新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发明创造出多少新的事物,而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态度,塑造他们的创造才能.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求知、发明、革新的精神,包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辨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通过实践得以检验.[4]因此,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有效的教学,更新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电子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高等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知识的产生与技术创新的场所.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进行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5]所以,在电子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教育,同时创新教育的重要媒介便是电子教学.

二、电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活动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人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不完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因素也是重要的决定力量.所以,创新教育应具有全体性,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创造新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能动作用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问题,笔者总是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常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发掘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有时,笔者会故意书写一个错误的公式,或者绘制一个错误的电路图,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他们排除掉错误认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具备了对于认知相似错误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不停地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辨别,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首先,学生的创新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教材里陈述性知识不会得到很大的改变.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当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构建对事物的理解时,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的标准理解.因此,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其他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成为必要.互动性活动就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在具体的互动讨论中学会选择、判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次,学生的每一种创新思维都应该在实践活动得到检验,获得反馈信息,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创新学习的体验.

比如,在讲解电机与拖动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转子频率与电源频率的关系,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尽管有些学生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去主动的思考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认识上,学生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别,有利于教师接下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去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会有错误的思维,并想办法去纠正这些错误思维.课题上的互动讨论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让学生在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应付困难和危机中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同样有益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让老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正所谓“教学相长”.

3.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满足人们工作需求的90%的知识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便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今后一个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获得他所需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创新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是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

比如,在讲解“电机与拖动”课程的第7章时,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前几章与第7章知识相关联的章节,并能明确与哪些具体知识点相关联.通过查找,一方面学生对已学过知识进行了复习,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去辨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他们的知识自成体系,使学习融会贯通,对第7章内容的学习变得更为简单.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牢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浓厚.同时在独立的学习中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方式,会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每位同学的特质.

三、建立创新奖励机制

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首先,对于主动思考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对于有不同新见解、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教师应该表扬,并根据这些表现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只看试卷成绩,还要包含课堂表现、作业思路等方面,可以更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树立.

四、结论

总之,针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兴趣等都是高等教育应重点关注的.高校教师应当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借助于电子教学形式,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形成创新精神,具备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