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命题的总结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74 浏览:19319

摘 要:关于语文知识所出的试卷,是对一个时间段、过程或者阶段中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用试卷的形式所做的考核与总结,因此关于试卷的考核点、命题点,必须具有对阶段性知识进行提炼与考核的特性.在高中一年级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关于语文知识所出的试卷,是有要求和规律的,针对试卷的考核点以及命题点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将反思做出了陈述.

关 键 词:高一语文;考核点;命题点;总结

根据语文教材、知识所出的试题,它部分出自课本,部分又有别于课本.语文是一个弹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试题都可以变相地被问出,并且很多试题都看似熟悉,但却在课本上找不到踪影.所以语文考试取得高分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多留心语文知识的细节,多留心一些点滴词语,多留心一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知识.抓住一些小细节的分数,进而就能从分数上拉开距离,并脱颖而出.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想让试题得以有效性的考核和科学性的考核,必须遵从命题的几个准则,详情如下.

一、提炼课本

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考虑课本,也要考虑学生的焦点,要让命题点既具有考核性,又具有大众的喜好性.因为试卷只是一个考核学生在一个时间段中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情况的工具,它的目的是看学生有无成长,有无进步,有无学到新的知识,有无对大纲要求全面把握.而不是一次能力的筛选与选拔,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学生的焦点和立场,不要使考试的目的被扭曲了.关于语文知识所出的试卷,重在通过评估学生在一个阶段中的学习情况,进而发现学生的不足点以及弱点,最终使教师在下个阶段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在下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能够在调整中得以进步.所以在命题的时候,要基于课本,提炼课本,但是不能将试题当作考核的最终手段.例如:在关于词语之类的命题中,不要硬生生地考查课本中的某个词,要将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而让学生可以凭借对语境的感受和揣摩,开拓、扩展、深化自己的思维,增加思考的正确性、方向性、定向性,进而在深化性、拓展性的思索、思考、理解中,使自己对词语的选择、运用得以正确化、标准化、延伸化.

二、融入生活

在过去对语文知识所出的试题中,很多命题老师只管出题,不考虑试题的影响性以及意义性,使试题只是试题,学生在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更多时候表情都是愁眉不展,感觉考试就如同自己和课本在做一场陌生的较量,看题之后,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到硬生生的问题,忽然间就忘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做,之后担心考试成绩过差,进而垂头丧气、满脸不悦.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将试卷和生活做出一定的结合,将生活场景文字化,进而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场景中文字化.例如:考查一道关于《鸿门宴》的试题.在电视剧《西游记》之中,无论唐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沙和尚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有妖精前来闹事.有一次,孙悟空和沙和尚都不在,只有猪八戒在唐僧身边,突然一个妖怪出来,和猪八戒就打了起来,他想引诱猪八戒,让猪八戒离开唐僧,然后自己再去抓唐僧,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这个简短的小故事,可以用《鸿门宴》之中的哪句话表示?答案很明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样将知识变成有趣的场景来考查,学生看了后,会感到轻松、有趣,进而减轻考试压力,也能让知识点得到真实、科学的考核.

三、注重个性,能力拓展

课本中知识掌握得多少以及好坏,并不能决定学生语文造诣的高低.真正的语文能力往往是一种个性的发挥,能力的拓展.因此在命题的时候,除了课本或教材、大纲中的知识,教师还要出一些注重个性,能体现能力的试题.本人觉得既能发挥个性,又能体现能力的试题就非作文莫属了.作文是一个可以自由阐述、自由发挥的知识性、能力性、文学性的空间,学生在作文中能将自己的个性、能力在字里行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对作文进行命题的时候,教师要取大众化的题材,让学生找到不一样的视角,进行一次个性的、不一样的能力发挥.


本文url {$getarticleurl}

总之,在人教版的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根据大纲的指标和要求,课本中的考核点、知识点与命题点非常多,虽然都需要学习,但是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所以在命题的时候,也会根据知识的难易度、重要度进行命题.总之,要使得试题具备有效性的考核作用和科学性的考核作用,教师在命题之时,要注意“十六字”准则――“提炼课本,融入生活,注重个性,能力拓展”,进而使学生通过考试,明确教材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使能力得到延伸、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