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66 浏览:9342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培养实验习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版进行效仿.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感兴趣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兴趣保持稳定并加以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使化学课程教学事半功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和家庭实验的机会,总是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验机会.将教材中的85个课堂演示实验、19个学生分组实验、13个家庭小实验及全部的探究实验均认真完成.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二、加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探究的过程.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作为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有探究的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还可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准备,包括自拟实验步骤弄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脑: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所有潜能和创造性都充分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有质的飞跃.例如,在学习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先组织学生分别做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小结.这样,由于学生事先对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印象,只能通过自己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推理得出.所以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效果.二是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局部的变动,有时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分组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组实验中,一般将学生分为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教师针对实验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手脑并用,如果在操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小组内采取合作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最后教师只需就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讨论解决.这种方法惜时高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由学生教学生的做法很有效,课堂气氛热烈,大家动手的兴趣也非常的高涨,而且指导了别人的学生很有成就感,最终整个小组的同学都是获益非浅,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获得和谐友谊.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