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不能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66 浏览:11962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有的体育课堂仍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提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置学生于不顾.面对这些剑走偏锋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吗?体育课应该遵循哪些规范呢?

一、教学目标的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规格或状态,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一节课中设置四五个目标,这些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

【案例】学习内容:轻物投掷(水平一)

运动参与:能积极主动参与投掷学习和游戏活动.

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动作协调.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投掷能力.

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他们体会玩的快乐.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独立、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的良好品质.

上述目标设置的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五个目标分列开来,把它们当作一样粗的线条,这是错误的,其实这五个目标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它们的三个方面都是溶于其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不可能把它们分割开来.二是上述目标叙写的主体不规范,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转换了主体,如“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这些表述方式均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三是教学目标的表述缺少了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达成程度缺乏有效的检测、指导和调控,这对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教学目标过于宽泛,课时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混淆使用,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所侧重,即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都要有所侧重,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简单实用,不能繁杂,切忌随心所欲,过于模糊.


二、教案编写的规范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初步设想,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教案的内容、格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很多新型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案不断涌现,如情景式、过程式和个性式的教案,这些都引起教师们的关注,而在这些新型的教案中有的越来越复杂,教学目标涉及到很多领域,教案看似完美,但却忽略了预设与课堂实际的衔接,忽视了教案的针对性和可变性.

【案例】情景式教案片段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一位体育教师上课时,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史料,然后将其主要历史事件概括、行程路线及时间地点等用毛笔字放大写在大张白纸上,一共有十几张,规范秀丽的行书写得一丝不苟,可让学生身背行军包(学生书包代替)沿着四百米跑道按路线行进(走跑交替),课上雄壮激昂的音乐不断,红旗飘扬,每跑走上一段距离后,学生席地而坐,听教师讲述历史上这个时刻上发生的长征事件等

这种教案的优点是注重情景的导入和运用,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一堂富有“新意”的历史课绝不为过,它即让学生学习到了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与艰辛,使学生身心都得到了“发展”,然而,这样的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是热烈的,学生也是活跃的,但它却是标准的“四不像”,学生好像学了不少,却都是一些皮毛的东西,无法达到体育教学应有的目标.因此,教师无论运用哪些形式的教案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能力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合理、规范的设计教案,不要脱离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规范

老师的教学语言有别于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是一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语言.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规范,又要准确,既要简洁明快,又要亲切生动,只有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也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体育教学观摩、体育期刊、文字报道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这些语言具体有以下几种:

描述游戏名称不规范,不准确,如把游戏找朋友说成是“贴药膏”,把游戏三人五足说成是“绑腿跑比赛”,把游戏十字接力说成是“跑圈比赛”.

描述技术动作特征不规范的,如把前滚翻说成是“翻跟头”,把掷标说成是“扔标”,把推铅球说成是“扔铅球”,把跳远说成是“跳沙坑”.

描述身体部位不准确的,如把臀部说成是“屁股”,把腹部说成是“肚子”,把侧平举说成平举等

口令发音不准的,如把向左转说成“向坐转”,一二一喊成“呀二一”.

其他如把计时说成“掐表”,把运动会说成“跑步比赛”.

上述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体育教师本身的影响.对体育教师来说,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说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有损体育教师的形象.二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学,会因为这些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失去光彩,如找朋友的游戏说成是“贴药膏”,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抵抗疾病,而我们怎样在课堂上贴膏药呢?三是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不规范、不准确语言的使用是一时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带头使用规范的专业语言,准确运用专业语言,避免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出现,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评价的规范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表扬、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方法得到重视,赞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教师有意无意、有形无形过度“放大”了表扬,课堂内只要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一律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即使有的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不直接下结论否定,甚至还要称赞两句,使学生信口开河、随意应付,这其实是教师过度赏识的结果.

【案例】前滚翻的教学片段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前滚翻进行展示,有的同学动作做得标准、漂亮,而有的同学在进行滚翻的过程中歪倒在一侧,还有的是身体着地顺序错误,依次是头的后部、颈、背、脚,结果动作完成后,造成身体姿势与预备时身体姿势成90度,面对错误动作,教师还表扬“你真棒!做得不错!”还让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应该说,最初的表扬和赏识给了学生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但是长期的过度赏识容易使学生对鼓励感到疲倦,甚至产生厌恶感.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适当的应用批评教育,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给他们做出正确的指导与帮助,正真实现评价的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