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20 浏览:32265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课堂教学过程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师应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积极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要想实施有效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二是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三是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精心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课改大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精心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参与中获得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有角的实物或是图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总结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施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教学常用的手段,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提问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展学生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适度性、系统性、启发性和规范性.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出示一个圆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出圆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提问时应有所侧重,将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学困生或一般学生,给这部分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讲新课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将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沿一条直线滚一滚,将滚动过程中中心点的痕迹描出来,并自己试着分析.此时,教师应找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之,教师的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又提高优等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在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方面多下功夫

课改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一些知识点,可采用接受学习方式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着独特的结构,许多概念都有严格的定义,许多知识是通过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到的,并不是通过学生简单的探究活动就可以得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还是应以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讲授或指导下获得相关知识.像我们常见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之间进率的规定以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等,都是统一规定的,没有必要进行探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适当地运用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所欠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适当运用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处处去发现、去探索.此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探究性学习的接受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运用探究性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好度.

3.大力推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加强合作学习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互相学习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知识水平,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广大教师应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多实践,多总结,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责编肖飞)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