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人本理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43 浏览:13172

【摘 要】论述马克思的人本理论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基于马克思人本理论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关 键 词】马克思人本理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9-02

马克思人本理论也就是关于人的本质方面的理论,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具有着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实施的教育实质上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而其实施的质量以及效率则可以通过对个体以及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行体现.马克思人本理论可以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使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本文试图提出利用马克思人本理论改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马克思人本理论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借鉴.

一、马克思的人本理论

(一)人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继承并批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论,总结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属性.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是从“类”的视角下对人进行探讨,将人看做自然界的产物,和动植物相同,均为大自然的一个表现形态,并不存在主体性以及能动性.在他看来,人的精神以及思维都是从自然界而来的,因此将人归功于自然界.对于马克思来说,其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了肯定,未将该属性直接看做人的“类本质”.

费尔巴哈把人类相互之间交往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视为与自然界的主要区别.马克思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但并没有将自然属性归类于人的“类本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类或者动物的质,该种质并不属于规定好的或者为先天性就产生的,其属于在某一种社会交往关系里面所产生以及发展而成的,说到底其实就是实践.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精神属于人最为宝贵的质,他对思维以及感性进行充分肯定.而马克思却深入地表明所有的人类的对象性活动均属于实践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实践过程中发展了诸多类型的社会关系.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本理论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终极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候,大体上提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人的自由发展,他们在《宣言》里面指出“取代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人的自由发展属于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前提”;第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二者互为目的,互为前提,二者具有相同的内涵以及思想实质.人类通过劳动生产的社会实践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有意识的生产实践活动,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类的生产劳动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物质的富足,满足了社会成员的不同需要,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人类就可以自由支配个人时间以及根据个人意愿进行活动.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切实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很多高职院校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然而,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实效性相对较低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学生的功利化特征有所凸显

现阶段,有的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他们的价值追求表现出较突出的功利化特征,非常注重个人主义.例如,一些高职生努力入党目的是在毕业之后可以到国有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者是考公务员.他们非常注重学习技能和应用性课程,却并不注重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和修养.同学之间交往一般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许多高职生对待爱情的随意性以及功利性也有所增强.

理论和实际严重分离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广大高职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了个人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求知意识.然而,相应地就造成一些高职生过于关注个人利益,而对他人以及集体的利益不太注重,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缺乏明确的政治立场.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资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那些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或者缺乏明确政治立场的学生易于遭受不良思想以及风气的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传统模式在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相对较差,理论教育以及手段均固定在特定的模式里,许多内容已僵化,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课程内容更新相对滞后,无法合理地解决高职生存在的问题.因此,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分离,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而仅仅是对其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没有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出现逆反情绪.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能动的人、“现实的人”,没有认识到其主体地位,这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导致他们质疑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马克思人本理论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在影响条件,同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高质量开展的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诸多社会关系里面,实质上,这些社会关系也就是人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环境.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个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建设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应切实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还可以称为“学校精神”,主要包括校风、教风以及学风三个方面.要想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高,关键是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现阶段,一般通过显性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单纯的灌输,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应积极借鉴西方的隐性教育方式,努力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利用其他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新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切实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可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前提下,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阶段,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基本目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怎么写作.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属于处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所以,对其进行充分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经由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能够认识社会,使自身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得到提升,并且还能够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对于学校来说,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密切联系党政工作热点问题,使广大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思考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过程实现理论的升华.

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开展的,实质上是对“人”进行的工作,尤其是需要突出对人的充分理解、认识以及有效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教育人和关心人的双重目的.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注重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对待,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马克思人本理论明确表示人的本质是能动的、现实的、具体的,所以,应明确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其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把教育内容转变成个人价值规范以及行为准则等,并主动对教育结果进行反馈,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总之,马克思人本理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仲素梅.人本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7)

[2]周凌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思想的内涵与工作范式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2)

[3]顾慕娴,蔡儿芳.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