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326 浏览:144488

摘 要: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这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受教育者主体性观念和意识的树立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确立的途径.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受教育者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对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和提升人并增强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下面主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功能论、价值论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方法论和过程论上往往只看到教育对象,而看不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2].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表现有:

(一)忽视受教育者主体的能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习惯于把受教育者当作单纯的接受者,只看到其幼稚和不成熟,看不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及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看不到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过程,过于关注“接受”的过程而忽视自主“发现”的过程;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作个体应该遵守的外在规范和条条框框,而不是将其当作有益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由于忽视或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成为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过程,却变得枯燥乏味、痛苦不堪.


(二)削弱受教育者主体的个性和差异性

正是由于在价值论上的急功近利,导致在方法论和教育形式上的完全统一、整齐划一,忽视个性开发,脱离受教育者的年龄与心理实际,脱离受教育者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无视受教育者的需要.教育采取集体教育、“流水线”式教育,是以抹杀人的差异性、牺牲人的个性为代价的[3].由于没有尊重受教育主体的差异性,没有尊重个性特点而选择发展方式的权利,其最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受教育主体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低下.

(三)弱化受教育者主体的个体价值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由于一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不注重教育者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并被受教育者接受,而导致受教育者成为一种“被动接受器”,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主体性受到抑制.受教育者个体主体意识、内在动力的发挥,反映并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4].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一定要满足其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确立的途径探讨

主体性理论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先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任务,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一)教育者要树立主体性观念,增强责任感,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教育者要树立主体性观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的单向式灌输模式,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力求“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通过教育者的外化与受教育者的内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教育者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真正把培养受教育者成才作为一种人生的信念[5].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有自觉而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全球国际意识和网络信息观念,提高网络素质,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教育受教育者,弘扬和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型人才.

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

主体性的确立光靠教育者转变观念是不够的,最终需要受教育者形成主体意识、培育主体精神和塑造主体人格.一是形成主体意识.形成主体意识,就是受教育者要注意培养自我的主体性观念,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单纯学理论知识为自觉地把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二是培育主体精神.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就要培养人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自主精神,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三是塑造主体人格.“主体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6]主体人格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塑造人的主体人格,就是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确立正确价值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促使受教育者形成自主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等现代化人格特征与素养.

围绕主体性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为了实现塑造和培育人的主体性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将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育者树立平等的观念,营造的氛围.其次,教育者要在坚持疏导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重视实践的作用.教育者还可以将教育活动从课堂教学中拓展开来,开展网络聊天、心理咨询、怎么写作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走进受教育者的心里、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此外,教育者还要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加强认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让受教育者的“知”、“情”、“意”真正的外化为“行”,通过多次践行而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

总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主体性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1;6]张蔚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对策研究[J].学林出版社,2006,(1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