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作品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52 浏览:92030

[摘 要]:以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为例,论述鲁迅文章的结构,感悟鲁迅的行文技巧,以及隐藏在小说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

[关 键 词]:结构行文技巧真实含义

一、鲁迅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指的是作品中各个成分或者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它的内部结构主要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表层结构”①.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确定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成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②.一篇小说中可包含若干基本事件,这些事件必须是关于一些人物的行为或者状态,或者把状态化简为表语.

例如,《故乡》的结构可以表述为:

小说按“我”回故乡的时间顺序叙写,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写“我”渐近故乡时看到的萧索景象及悲凉心情.这一派破败荒凉的景象实际上是封建军阀混战年代日趋破产的农村的缩影.触景生情,“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边有的是对现实的忧虑和失望.“悲凉”二字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逗留期间的见闻,着重通过描述故乡人事的变化,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

这一部分是小说情节的主体.

归家后母亲的谈话引起“我”对儿时好友闰土的回忆.这一幅用明丽的色调绘制出来的“神异的图画”更加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昏暗.

杨二嫂的出场是一个精彩的插曲.杨二嫂身上的巨大变化.展示了农村破产的深广程度.作者还以鄙薄的心情描写了作为破落的小市民的代表杨二嫂身上尖刻、自私、懒惰的种种恶习,与下面闰土的朴实、善良、勤劳形成鲜明对比.

闰土的出场是情节发展的.在这里,作者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恶统治.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尾),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想,抒发了“我”要求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鲁迅行文技巧

鲁迅的行文技巧有很多,比如: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深刻性,细致入微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白描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修辞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等,现从中选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深刻性.“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河地“神异的图画”,是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是人物今昔的对比.人物对比中又具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闰土少年的友谊与中年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关系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这样多方面的对比.都有力地突出了“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这一主题的深刻性.

第二、传神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少年闰土的肖像是:“红活圆实的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淡淡几笔就把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特征描绘出来了.中年闰土的肖像是: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脸“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这就是一个在旧中国受尽了苦难和折磨的农民的典型的形象特征.

杨二嫂的肖像则是素描式的勾勒.“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正是一副乡村泼辣妇女的神气.

第三、白描手法.所谓白描是一种客观的不加任何烘托的描写,即用质朴简洁的语言,抓住描写对象的最能够传神的一个或者几个侧面做出勾勒,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孔乙己》中多用语言和动作来进行勾勒,比如:“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等”“窃书不能算偷等”,写出了偷窃行为被戳穿时的惊慌、尴尬;“他从破衣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真实刻画出孔乙己深受伤害后极端困顿、艰难的处境.

三、隐藏在鲁迅小说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

在叙事性作品分析时性向度的方面,小说主要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后者称为“深层结构”③,我们把它命名为“分析掩藏在小说字里行间的真实含义”.

雷格马斯的“二元对立结构法”的特点是在作品中先找对立因素,然后分析两种因素的行为和后果.《故乡》中成年的闰土成了循规蹈矩的本分下人,是当时的习俗或者道德观念的产物,属于“循常规行事”;而幼年的他本是个活泼可爱善良天真的小朋友,于幼年的“我”之间相处融洽,并无主仆之分,此行为属于违反习俗或者道德观念的行为,是“脱离常规的行为”,可是常规行为下二人的关系很疏远,与脱离常规下的行为相比,作者更期待脱离常规的行为,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

上述关系启示出表面故事背后的另一层意义,那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它可以是: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陈旧习俗观念的怀疑,渴望从超越常规中寻求到幸福――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故乡可以说是渴望一个纯真、美丽的精神家园.然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庸俗化,使作者感到十分的失望.


它的真实含义也可以这样表述: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这样的悲剧在今天或许还在演绎.不过是麻木的特点不同而已.

从闰土、杨二嫂的身上可以看到旧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这也是作者的真实含义等

以上几种理解都是可以的,我们一方面结合小说的时代、人物探究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现代社会的现象理解小说反映主题的典型性.

真实含义是作品中潜含的文化含义,根植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因而往往呈现出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和歧义,因此,对真实含义的分析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鲁迅的作品中隐含了作者所期望出现的能够真正正确理解其意义的特定“隐含读者”④.由于我们与他处在不同的时空,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等原因,对其作品的解读自然各不相同也是必然的.

希望我们能在不断思索中取得进步!

注释:

[1]参看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页.

[2]参见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3]参看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页.

[4]参见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