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68 浏览:12277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教学实践和业务学习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我将尽自己的微薄之能,不揣浅陋谈谈自己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我了解以及自身的体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被剥夺,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2.教育体制和评价体制滞后,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急功近利,舍本求末.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中考升学率.

3.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一支粉笔走天下”仍然是主流.

4.课改流于形式,不少教师把课堂变成了“作秀”的舞台.

二、造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良现状的因素

常言道:事出有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认识上存在偏差,把语文科的性质理解得过于片面,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文因道存,道以文显,文道结合”的显明特征,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本身蕴藏着可供审美教育的无限潜力和丰富的资源,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语文学科的任务仅仅定位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上.

3.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贫乏,课堂教学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

4.部分教师没有深入领会、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没有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

5.教育经费不足.每年政府投入到教育的经费可谓少之又少,财政拨款只保证吃饭,无力支付购写现代化教学设备所需的资金,教育技术的培训不到位.

6.教师各方面压力大.“当教师真累!”这是当前不少教师对职业倦怠的一句口头禅!参与课改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心理负荷过大.概括起来,有三苦:备课难度大――艰苦,精神压力大――痛苦,体力消耗大――辛苦.

精神压力重.我国有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某些时候,这句话对教师这个群体而言尤为确切.许多教师心里明白,一旦下岗,一旦淘汰,自己真的是百无一用,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因此,有些领导就像企业老板警告职工一样警告老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有作为才有地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事实上,在现有条件下,一个有良知又不能跳槽的教师不可能不努力工作.从早到晚,一边要上课,一边要改革;一边要集会培训,一边要写材料备课;一边要教育教学研究,一边又要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许多教师心中有难以言说的痛,很多时候教师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步履沉重而急迫;很多时候真的无法说享受教育,因为真的快乐不起来啊!

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些教师面对完美的示范课,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们教学任务繁重,每天除了备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办公桌上堆放的一摞作业需要批改;违反纪律的学生需要教育;缺课的学生需要家访;各种竞赛需要辅导;遇到汇演还要排练等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要老师每堂课都像示范课那样上,老师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三、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落后状况的对策

1.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破除“教师中心论”.

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

2.深入学习和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

首先教师要深入领会、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课文;(2)能力训练;(3)基础知识;(4)课外活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培养学生成为跨世纪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明确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的重要工具.语文素养,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

3.充分认识现代化教育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对传统教育教学得失的反思,人们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现象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了,因此,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首先,有关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在这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需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十分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收到“激发兴趣、便于自学、强化认知、方便灵活、省时高效”的效果.其次,我们知道,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吸收学习的效果更好,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弥补这种要求.总之,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可以使学生展开联想.这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期待.

4.善于向名师学习,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无定法.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语文教师锐意改革,创造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高润华的剥笋教学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江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浙江潘风湘的六步骤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的教学法、河北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法、上海陈钟梁的设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壮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全面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少”、“慢”、“差”、“费”等现象相当严重,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要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2)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学生学业还未结束,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荡然无存了,结果其语文能力日益低下.况且,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欣赏下教师的口才听听课,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的东西并不多;无论你怎么用屈子的放逐离骚幽情、陶潜的悠悠南山、杜子美的笔底波澜、李太白的青天揽月或爱斯梅拉达和卡西摩多的美与善、铁的人物血的斗争的牛虻、呼唤人性复活的列夫托尔斯泰等等来熏陶,但这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毕竟有时间和空间差距,离现实太遥远了.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其实,早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育: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了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3)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总之,当今社会呼唤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需要多方面探索与实践,更需要教师们教育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