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39 浏览:20683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 键 词:课堂趣味;教材美育;设法激趣;审美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教育,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而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泼的环境中得到美的认知、欣赏,提高对语言美、内容美的鉴赏水平.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用“首尾接龙”“连词成句”进行短语和句子学习.

二、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

1.发现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如《静夜思》展现的是思乡怀亲之情;悯农体现的是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的教诲.

2.欣赏自然之美.大自然之美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绝美的文章.如《绿》《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

3.欣赏语言意境之美.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格式之美.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的壮阔雄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雅灿烂.


三、巧用方法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利用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给孩子们一幅幅优美形象、静动结合的画面,给他们一首首动听悠扬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创设美的情境,变文字为形象,降低对抽象文字理解的难度,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2.美读导情,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音美以感耳.”说明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情感充盈的课文或片断,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美的意蕴.首先要重视读前指导,抓住题眼,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基调;抓住重点词语,具体地寻求作者的感情依托;抓住中心句,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

3.动手实作,激发兴趣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展示了事物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创造事物,创造美的过程中来,使他们对美的结果产生愉悦感,从而对描述过程的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表现美的内在冲动,进而用文字创造美、表现美.

四、提高教师审美素养

1.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对语文老师的审美感知力的要求,不仅能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还要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做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感受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

2.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语文教师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缩短与作品的距离,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引导学生从初入到渗透再到共鸣,使学生产生生动可感的愉悦,产生心灵的震撼,使之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3.提高审美评价能力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它需要语文教师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观,才能透过具体的形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语文教师应具备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写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进行评判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课文显著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