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小学语文教改的意见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3 浏览:7560

石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是一项可以为之奉献的事业,具有强烈而恒久的敬业精神.他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家和研究者.他读了中外很多教育的、教学的、教育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并且努力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小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和效果的道路.而这一切发生在欠发达的内蒙古农村乡镇小学,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石的“模仿尝试”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基本技能训练这两个方面,表现为如下四个项目:

1.在模仿朗读停顿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尝试了自主识字.

2.在学会电脑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会了汉语拼音方案.

3.凭借黄金分割型字格,学生学会了写好汉字的技能.

4.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学生学会了汉语(包括浅易文言文)语义切分的基本技能.

在以上研究实践中,石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一些有价值的观念:

1.学生是学习语文课程的主体.“模仿尝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就是学生的学堂.这项研究真正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识字和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2.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以字教字,识字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为背景.他先让学生听读大量有趣的故事,常用汉字就在这些语料中反复出现.这些语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提供了广阔的语境背景和技能演练场所.

3.“阅读”不同于“学阅读”.学校的教与学时间有限,而个体阅读是无限的.让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技能,养成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才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学阅读”就是这一终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体现.

“学阅读”就自觉地把阅读方法论引进了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方法论天然地具有动态操作的基因.因此,程序性知识理应成为学习语文课程的主体,技能训练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4.学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因此,语文课程应首先研究“教什么”.这一点正与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总体建设密切契合.

5.在农村乡镇小学及早把汉语文课程教学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如电脑写作)结合起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开拓性意义和影响.

但是,这项研究由于事前没有明确的理论检测说,事中未能适时地进行调整,事后缺乏准确而充分的理论诠释,材料不免芜杂堆砌,观点不够清晰精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和确立一种态度.

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1.充分揭示学生自主识字的心理和生理机理.

石充分发挥了幼儿强势的记忆功能,使学生在大脑的言语中枢自主地完成了三种转换:一是完成了从地区方音到普通话语音的转换(语音提取);二是完成了已有的口语词“音―义”和书面语字形的结合(字形识别);三是实现了在一定的故事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具体意义(字义通达).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揭示汉语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汉字是二维平面文字,但它又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组成的深层文字.因此,汉字的信息加工至少包括了字形识别、语音提取和字义通达三个方面(见彭聃龄,舒华等主编《汉语认知研究》).

他的这种教学法具有扎实的言语活动生理基础.参与言语活动的大脑分析器主要是三种:言语运动分析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大脑皮层的额叶、颞叶分布着视觉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言说和书写言语中枢.读和听主要是印入性言语,印入性言语需要区分语音、理解意义.以大量语料重复刺激这些部位,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了学生大脑言语中枢的生理机能.

因此,我们以为:石在低年级的教学不是不教学生识字,也不是在阅读中“捎带地”让学生认了字,而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言语心理与生理潜能,及早地、跨越式地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充分揭示学生自主识字的心理和生理机理,是本研究能否继续深入发展和推广的基本条件.

2.继续充实识字写字和阅读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内容.

先说识字和写字.

学生入小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字(词)的语音和意义.他们入学后,在母语的环境中继续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和首要任务,就是把他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习得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在这一重大转变中,学习和掌握汉字的字形与结构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鸿沟.我国已有多种成熟的识字教学方法体系,它们的学理依据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学得汉字这一点上殊途同归.


石虽然利用独创的“黄金分割字格”,在写字过程中教给学生理解汉字的若干构字规则(如偏旁部首构字、字组字规律等),但是,汉字教学内容决不止于此.文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也积极影响着个体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跨越了三千多年历史时空至今仍然葆有鲜活生命力的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汉字的本体是字形,汉字本体的特征是构形表意.汉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提出了汉字经由构形去表意的基本规律(参见王宁《汉字学概要》《汉字构形学》).指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汉字的表意性、表情性、审美性,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而且,还要在识字和写字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这一宏大的目标相比,石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够充分的.熟悉或精通汉字学,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再说阅读基本技能.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认知书面汉语,从汉语表达意义的单位说,起码应该包括辨识生字、理解和推想词(字)义、理清语句顺序、初步区别文篇体式和构建文篇.从学生主体认知汉语的心智技能说,起码应该包括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的基本技能起码涉及到朗读、诵读、背诵、摘抄和复述.理解性阅读的基本技能起码涉及到默读、精读和略读、提取关 键 词语和段落主句、概括段落大意、阅读初感和心得,观察和感知的方法等等.

石认为学生学习阅读主要是学会停顿规则.事实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无句界的白话文和浅易文言文断句,仅仅是阅读基本技能的初阶.因此,石理应从构建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总体结构入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教阅读”的起始点和目的地.如果小学六年仅仅让学生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学会断句,那么,阅读基本技能的教学就未免有些过于单薄了.(参见莫雷《学习与阅读心理的实验研究》)

3.积极研制和开发指导学生学得汉字和阅读基本技能的程序性知识.

石多次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要凸显程序性知识的地位.但是,他所能提供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性知识,并不明显和丰富.因此,本研究继续深入发展,还必须做足这个方面的功课.

应确立的“一种态度”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上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尊重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一个人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提高自己的位能和势能,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常识,也是一种极其严肃的教学研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