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96 浏览:130372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课时偏少等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舞蹈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想法,供大家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舞蹈课是专业必修课,其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能力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现状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时偏少,教材与实践相脱离,等等.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大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她们几乎没有受过舞蹈专业训练,并且年龄稍大,身体柔韧性、软开度、肌肉能力等未得到开发.录取时也没有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舞蹈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受过一些舞蹈方面的训练,显然和前者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怠慢、慵懒专业的学习.而那些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加上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进入大学后自制力差,学习难度的加大使她们缺乏自信,逐渐丧失兴趣,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差距性越来越大的现象.(二)舞蹈课时偏少目前高职院校的舞蹈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是总体课时安排偏少,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共开四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每学期十七周.这样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删减一些课程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相对减少,因此就不能完整的掌握舞蹈这门艺术.(三)教学方式过于老化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学形式仍处于老套呆板的状态.教师往往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采用较多的是模仿教学方式,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参与舞台实践、基层排练等机会有限,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名目繁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不能胜任幼儿的舞蹈教学.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策略(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女生,她们喜欢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的内容简单化,学习的动力也就增强了.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冲破这些难关,激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成为舞蹈教师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把苦练变成趣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教师要通过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及欣赏舞蹈经典作品等方法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当成学生智能的开发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和示范都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挖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力.通过选择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音乐、夹杂游戏、变换训练模式等方法使单调、辛苦的舞蹈训练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而忘记疲劳和训练的痛苦.如此持之以恒,学习舞蹈会变得乐趣无穷.并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方法,持之以恒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以后发展的基石.(二)结合实践改变教学方式1.舞蹈基训舞蹈基训是非常单调、乏味、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对青春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选好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其与课时保持一致.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基训是为了让其具有高雅挺拔的气质、饱满自信的情绪、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舞蹈教学的常用术语、基本的舞蹈名称和身体运动变化时的一般规律.从头、脖、肩、腰、腿等部位出发,结合正确的站姿,从最基本的元素到组合,根据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将训练中的软开度、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减少并降低难度.再一点一点地增加训练要求,使学生具备作为幼儿教师在舞蹈方面所需要的条件,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及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舞蹈语汇,拓展舞蹈知识,还能提高她们的舞蹈表现力和鉴赏力.同时也为幼儿舞蹈的学习创作提供充足的准备.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时短、学习任务重的前提下,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上进行教学.首先要从每个民族的风格、特点入手,学生大概了解了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然后教师进行手位、脚位、体态、动律等基本练习.例如,蒙古族舞蹈中硬腕、硬肩,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跳踢步等等.在掌握一定的基本练习后,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舞蹈元素综合起来进行组合练习.如东北秧歌中的“跳踢步组合”和“手巾花组合”.因为“跳踢步”和“手巾花”是东北秧歌中最基本的动律练习,它不仅能锻炼手腕、膝盖的控制力,而且还能体现儿童活泼、跳跃的特点,非常适合以后儿童舞蹈的编排.其次,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赛乃姆”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组合,蒙古族的“肩”和“马步组合”,藏族的“弦子”和“踢踏组合”等等以及相关的幼儿舞蹈、集体舞、表演唱都有着不同训练价值和典型性及实用性.3.幼儿舞蹈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幼儿舞蹈学习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到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创编成活泼、可爱的舞蹈形象,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模拟动作来形成活泼、生动的舞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决定学生没有必要在舞蹈技巧的深度、难度上下功夫,而是应该学习在以后的幼儿园实践工作中怎样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具体说就是根据幼儿的生理结构特点重视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动作、形体训练的方法.如幼儿舞蹈动作应简单、并易于幼儿接受,形体训练应规范、系统、并富有童趣.同时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动作是一种最容易可行的途径,我们可通过直观、形象的影视图像来加深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选择那些既短小、节奏又明快的曲子加以简单动作编排,并在队形上进行一些变化,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幼儿舞蹈的步伐,又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让整个训练充满乐趣.舞蹈是一门艺术,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实施幼儿舞蹈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在现阶段高职教育新形势下,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针对其职业的特点和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完成舞蹈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为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