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校外教育的经验与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36 浏览:44131

目前我国校外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发展之处,北京、上海两地校外教育发展的经验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经费保障以及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校外教育课程体系经费保障近年来,我国各地都积极探索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有些地方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北京、上海两地校外教育的发展经验就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对课外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较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缺少融合等现状,北京市东城区于2004年实施了“蓝天工程”.“蓝天工程”由政府主管区长牵头,40个委办局、相关单位及街道办事处参加组成校外教育联席会,建立了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社区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课外教育网络体系.“蓝天工程”是一套完整的青少年课外、校外活动体系,它囊括了活动内容、活动载体、活动资源、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活动流程、技术支撑、评价体系等诸多内容,主要体现为“五个一”,即:建立一个资源库、编印一本课外活动手册、搭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设计一套评价体系.“蓝天工程”的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使学校教育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向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向全面素质教育要质量方面转变.在“蓝天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北京市政府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几家委办局共同开展了“社会大课堂”活动,“社会大课堂”活动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启动,以整合北京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而搭建怎么写作学校课程、怎么写作教师、怎么写作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平台为目标.社会资源单位是为社会大课堂建设时首次入选的481家市级资源单位,以及依托区县开发的区级资源单位,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古迹资源、科普教育资源、国防教育资源、社区资源等多种类.活动取得了专家的广泛认同和社会支持,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上海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享的上海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制;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活动营地,与社会各界共建了近千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军训国防教育基地,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信息苑、社区学校等设施,逐步形成覆盖面较广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开发了一系列如迎奥运、迎世博、抗震救灾、载人航天、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鲜活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一批如民族精神月活动、志愿者怎么写作、红色旅游、阳光体育大联赛、明日科技之星、阳光星期六、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文化系列培训等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品牌项目;发展了一批以教育为主干,文化、科技、体育、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外教育专教师队伍;坚持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强能力、提高素养、健康成长.北京、上海校外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其他地区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经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一、政府重视,有整体目标框架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协调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局、共青团北京市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共同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提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共创良好的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社会大课堂建设的三年规划.《方案》对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确定了分三步实施的目标:“第一步,2008年,初步建成社会大课堂的框架结构;第二步,2009年,巩固大课堂建设成果,基本形成市有关部门之间,市和区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在有条件的资源单位实行学生活动信息的现代化手段管理;第三步,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信息系统和活动管理系统,实现千余家资源单位怎么写作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目标.”上海市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工作,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制定了《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2009~2020年)(试行)》.《规划》对2020年校外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围绕“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校外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工程、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校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全面推进.长期以来,我国的校外教育定位于基础教育,被视为学校教育的延续或补充,在行政管理上也和学校教育一样归属教育部门.很多地方的校外教育都借鉴了前苏联的校外教育经验,设立了专门的校外教育机构――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但是这种单一管理模式的校外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为校外教育的实施者是多元化的,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协调,往往会造成许多校外教育机构的无序竞争,各自为政,极大地影响了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与功能的发挥.所以必须从全局出发,对校外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和科学决策,真正实现齐抓共管,各司其责,把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校外教育机构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这就要求不同的校外教育机构之间必须综合协调.由上可见,北京、上海的校外教育工作已经不是主要依靠教育部门来实施,成为政府领导下的具有明确目标、实施步骤的一项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工作,校外教育无序状态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二、各部门职能明确,运行机制健全北京市社会大课堂的管理方式是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形成上下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运行系统.市级的主要任务是统筹资源,示范指导、支持推动.区县的任务是辖区管理、资源应用、创造特色.学校的任务是列入课程、校本开发、重在实效.在进一步巩固“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方式基础上,北京市目前又逐步向“市政府宏观指导、部门合力推动、区县统筹管理、资源单位和学校共同实施”的常态化运行机制过渡.依托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社会大课堂议事制度,定期研究社会大课堂重大事项.市、区县、资源单位和学校要有负责部门和专人负责社会大课堂的日常管理工作.运行方面,强化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怎么写作与应用,基本形成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和网络怎么写作运行体系,为社会大课堂的参与者、应用者搭建信息立交桥,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撑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怎么写作性建设,现代手段管理.开设门户网站,便于学校、学生、家长方便快捷地查询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信息,为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提供怎么写作与指导.在有条件的资源单位安装刷卡机器,将学生活动信息列入学籍卡,探索社会大课堂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上海切实发挥“上海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议事制度.各区(县)都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发展规划,研究相关政策,协调重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对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级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等部门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机构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的发展,高效运行机制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校外教育机构一直是由政府兴建,投入运行经费,形成了一套管理和运行模式,目前多数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属于教育厅(教委或教育局)、共青团、妇联、文化局和科技局,其中以前三者为主.但是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却不甚明确,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各部门职责不清,落实机制缺乏等弊端.北京、上海校外教育发展的经验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有启示意义的借鉴: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明确的形式规定各部门的职能以及整体的运行机制.三、监督评估机制健全,监管有力北京市积极探索建立促进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激励评价机制.逐步将区县实施这项工程的情况列入对区县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县的重要方面之一,采取教育督导、评优表彰、典型宣传等方式,逐步建立面向区县政府、部门、资源单位、中小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支持社会大课堂建设和运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上海市依托“上海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组织机制,建立了“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实施监督的专家委员会,对校外教育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实行咨询怎么写作与过程管理;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发展规划各阶段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实行评估与验收;建立科学有效的督查评估制度,定期开展校外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实现校外教育活动水平的整体提升,保障发展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校外教育机构的评估体系,基本完成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认证体系的建设.北京、上海的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我国目前校外教育缺乏有效监管的状况得到改善,促进了校外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值得广泛学习和推广.四、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校外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北京市把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内容指导、时间保障.学校把社会大课堂资源的组织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考虑地方、校本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实现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制度化.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设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结合本学科课程内容开展有效的课程实践学习设计、课程实践学习指导、课程实践学习评价,以及课程实践学习成果交流与分享.上海市则把校外教育和中小学二期课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方案》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习经历”等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协调和融合.《方案》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实施要求等.实施要求:落实在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及其实施过程中,分析各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学科课程或教材实际,明确不同学段结合点,分别以适当的形式落实到教材内容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落实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就近选择,注重体验”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从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在建设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时,有意识地结合并利用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色.课程设计时应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侧重于学生乐于参加的体验活动的设计,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达到对“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了二者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促进了学生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力量,是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五、经费保障北京市市、区(县)两级政府要确保对校外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公益性基本原则的落实,并做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递增.为搞好社会大课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推动学校、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市政府投入1800万专项资金补充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交通费,为中小学生发送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手册,为有条件的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配装POS机,并支持大课堂课程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东城区、海淀区、房山区、平谷区等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用于大课堂的运行、开发与管理.例如,东城区区财政投入蓝天工程每年运转经费100万,社会大课堂启动之后,年度运转经费提升至300万;海淀区教委从大课堂启动后,将财政经费中的教育资源共享专项经费从2007年生均100元,增加到2008年生均200元,以保证社会大课堂的活动经费.上海市政府推出了“校外教育工作3年行动计划”,通过制度保障,推动了校外教育创新实践体系建设,推进了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上海市强调,要逐步做到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将校外教育场所开放、运转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等.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有成建制的市、区县两级青少年活动中心3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多个、社区信息苑近300个,覆盖全市19个区县.同时,上海市教委与社会各界联手共建了150个科普教育基地、100个市级博物馆,逐步构建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健康生存教育等八大主题的内容体系.校外教育经费投人不足,制约了校外教育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们国家财力有限,校外教育经费投人不足始终是制约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改造,也无法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整体学历水平提供保障机制.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地方的校外教育机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违背校外教育规律的现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终只能使自己的天地愈来愈窄.长期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场馆建设和师资培训方面,北京、上海的校外教育有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而且政府投入的经费不仅用于场所建设上,还用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这都是保障校外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的宝贵的经验.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