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令人警戒的教育案例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7 浏览:7190

《羚羊木雕》并不是一篇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读解的优秀文本,其浓郁的学生腔与直白的情绪表达,使得文本丧失了一切可能的阐释空间,但它却是一篇令人警戒的教育案例.

这一案例呈现的教育事件很简单:一个初中生把父母给自己的羚羊木雕转手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不料父母认为羚羊木雕过于贵重,非常严厉地逼迫孩子找朋友把木雕要回来.最终,孩子反抗无效,不得不痛苦而绝望地找朋友将那代表友谊的木雕要了回来.

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远重要于学校教育,此一案例,正好证实了我的看法.

下面,我就这则家庭教育案例,看看大人尤其是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涉及到的几个层面,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其一,价值观教育.

文本中父亲从非洲带回来的羚羊木雕到底有多贵重?我不认为有多贵重.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则,为人父母者,不会把相对于家庭财富而言依旧可说是价值万金的东西随便给自己的孩子,即使给了,也会叮嘱孩子好好保存.如果这个东西真的价值超贵,父母却很轻率地送给了孩子而不作任何交代,却又在孩子履行了自己的支配权后表达反悔,我只能说,这样的父母,自己的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怎么可以对孩子施加良好的价值观教育?二则,众所周知,非洲是比较贫穷的地方,那地方的工艺品相对来说,虽然精美,却很便宜,这有到非洲旅行经验的人可为佐证.如果我的这种猜想是对的,那么,父母说木雕很贵重,有两种可能:一是具有纪念意义,二是非洲的东西在非洲虽便宜,到了中国却不便宜了,可能会具有价值,以待增值.如果是因其纪念意义,而让父母伤心于孩子不珍惜木雕寄托的情感,逼迫孩子将木雕要回来,其实只是父母在发泄内心因失望而滋生的不满情绪,依然是不可取的.要知道,你做父母的并没有告诉孩子这份情感意义,你怎么可以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怪责孩子呢!如果是因为那虚幻的增值价值而怪罪伤害孩子,更是令人无话可说.

其二,权威教育.

文本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简单粗暴到极点的教育,其施加教育的资格,是基于血缘而侥幸获得的;其教育的权威则完全来自于成人对孩子的力量优势.文本中的父亲,他认为孩子送贵重东西给别人,即使是孩子自己的,也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至于东西的贵重与否,也得由父母来认定.这对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实则上是一种完全的暴力表达.父母作为孩子最早认识的权威,对孩子的影响远超过父母的想象.要知道,孩子这一生,最早最持久的权威教育,不可避免地来自父母,这将为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如何理解权威,如何面对权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指向.

其三,人格教育.

父母对孩子有形无形的教育中,人格教育是非常突出的一部分.所谓人格教育,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自尊教育.而独立自尊教育,则起源于自我意识的萌生与护持.没有自我意识,就无所谓人格.而自我意识的萌生与护持,最初则起源于对属己之物的占有与支配意识.文本之中,孩子之所以那么高兴与轻快地把木雕送给朋友,而小朋友之所以又无师自通礼尚往来地回送了一把小刀,友谊情感方面的原因自然是明显的;但我们不能不说,孩子们互送礼物时,那种对自己所有物的占有与支配恐怕是一种尽管隐性却更为强烈的快乐.而这种隐性而强烈的快乐,正是自我意识成长并壮大的源泉.把礼物要回来,孩子为什么痛苦?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有物的占有与支配权被粗暴无理地取消了,他的自我意识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他的人格尊严被严重地挫伤了.


遗憾的是,文本中的父母却对人格教育毫无知觉,他们轻率鲁莽地剥夺了孩子弱不禁风的自我意识,给予了孩子因私有权而萌生的自豪感尊严感以致命的打击,最糟糕的,还是以物质的名义和世侩的理由.

这样看来,羚羊木雕真是无所不在,做父母的,当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