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认识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6 浏览:1287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等”我觉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等”(《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思想.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进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重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