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中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29 浏览:60213

[摘 要]就业能力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当前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体现出基础能力薄弱、专业能力准备不足、差异性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其原因包括课程设置不科学、就业指导缺乏专业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公共就业怎么写作单一等;因此,要在学生工作中建立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工作平台,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基础建设,年级化推进就业能力培养,建立“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加强求职技巧培训等.

[关 键 词]卓越法律人才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123-03

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黄牌绿牌”本科专业和高职高专专业名单(教育部公布)中,“法学专业连续3年(即2008、2009、2010年)被划入红牌专业”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明确显示2011年、2012年就业率最低的仍是法学,就业率分别为86.7%和86.8%,法学依旧成为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法学本科生就业连续五年亮红灯,为何法学学生就业如此艰难?如何有效地解决法学学生就业难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不适应社会需求是主要原因,强化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而对于就业竞争来说,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现状

就业能力概念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到了90年代,就业能力就已经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1]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长期拥有这份工作,并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和自如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我国的学者则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与职业相关联的综合能力.[2]就业能力是由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与差异性能力三个要素构成.[3]对于法学本科生而言,就业能力的概念具有特殊性.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是经过研习法学专业知识与培养法律人基本素质,以满足从事法律职业的需要并实现法律人理想的与法律职业相关联的能力群.

目前,法学本科生就业率低、就业难主要是就业结构问题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育质量、企业用人机制、国家教育环境和就业机制等方面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能力薄弱

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大是大非中或与个人利益冲突就会暴露出来.如在国家、学校提供的各种资助申请中,通过贫困生证明材料注水、少报家庭经济收入等“装穷”手段获取资助.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宿舍关系中未能正确处理关系,往往因生活小事、琐事,女生闹别扭、男生大动干戈等.这些现象是因道德品质不高尚、不善于交往等所引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础能力提高.

(二)专业能力准备不足

近几年,笔者做了,在新生入学时,有80%的新生愿意毕业后将“从事法律职业”,但到毕业时,“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不到50%.因为从事法律职业就必须通过司法考试,但大部分学生却因此而被拒之门外,这不得不说,学生的专业能力准备不充分.同时,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忽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怎么写作,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部分学生不重视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影响了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差异性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就业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分工位置,实现自身特长和需要与社会需求在分工结构中的有机结合.而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能力具有差异性,或者说劳动者的能力具有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面,有了这种差异性,才会有核心竞争力.[4]据笔者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调查时,大部分学生不仅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哪项,而且更不知道怎么样训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时,几乎把全部的时间用来备战司法考试,应试能力的确提高了,但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参加学术科研活动的人寥寥无几,社会调研报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不多见和发表论文近乎零,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同学甚少之.这不能不说,法学本科生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差异性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法律院校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难以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首先,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缺乏联系.经过四年正规法学教育的学生不能通过司法考试大有人在,对于学生来讲,既要通过正规教育取得学历学位,又要在竞争激烈的司法考试中胜出,负担无疑很大.[5]对于学校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教学与社会需求缺乏衔接.其次,实践课程总量不足.法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当接受良好的法学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从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来看,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未变,实践课程远远低于15%.再次,分散式专业实习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绝大部分法律院校都采用“分散式实习”,这不利于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专业能力得不到更好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流于形式,自然影响了法律职业技能的提高.最后,第二课堂形式化日趋严重.比如普法活动讲究场面,认为围观越多活动效果就越好;绝大部分学生下乡实践也是走马观花,仍然停留在简单认知层面,如看一看、照照相.

(二)就业指导不专业高等法律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千篇一律,往往只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进行短时间突击就业指导,时间短效果不佳;多采用就业动员会、形势报告会、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提升就业能力,套用就业指导的一般性理论,缺乏针对法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等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专门咨询和具体指导,未能就根据某一专业特点开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除此之外,法学本科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是空白、理论研究还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要求、前景发展等认识不足,对将从事法律职业存在先天性缺陷.

(三)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由“精英需求”转变为“大众需求”.但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等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致使大学生进取心不强,影响提高综合能力,导致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由于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的问题,没有长远的职业发展眼光.大部分学生到毕业时还没有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特长、优势和不足,不明白自己毕业后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不了解该职业需要何种知识和技能,不知道习得这种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无动力、无准备,其就业能力可想而知.

(四)公共就业怎么写作单一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政策和积极引导,做好公共怎么写作和宏观监督,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但还显得不够完善.例如,“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怎么写作立体化平台”是集信息共享、远程见面、咨询指导、教育培训、经验交流、弱势帮扶、研究监测、政策发布与辅助管理功能为一体,为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个性化的深度就业怎么写作,但其只是“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对于大学生就业前的各种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怎么写作却捉襟见肘,公共怎么写作显得极为单一.

三、建立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学生工作中建立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工作平台,这一平台由院系学生工作委员会统筹,院系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及社团组织实施,以学习能力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基础,通过建立“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以合作式、年级化为方法,开展联合培训、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扩宽就业视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培养方式为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为毕业生,以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结合为评估标准.

(一)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基础建设

就业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能力集,专业能力是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集,差异性能力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集.因此,我们可以将四大平台分为基础平台和发展平台.基础平台由学习能力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组成,发展平台即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可见,就业能力培养平台是以学习能力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根基和保障,所以必须强化基本平台建设,否则就业能力培养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就很小甚至没有.

(二)年级化推进就业能力培养

在法科本科生入学时,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设法学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开展全程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延伸到大学教育的每个阶段,建立职业指导年级化模式.一年级:通过“学习能力培养平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增强学生就业危机感,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二年级: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拓展活动,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危机感,指导学生培养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法律适用能力、探知法律事实能力、法律识别力、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从而培养专业能力.三年级:“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一并实施,深化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提高差异性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四年级:通过“就业能力培养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指导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司法考试,传授求职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建立“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

据调查,近五年法学本科生毕业后,准备“三考”即公、研究生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比例分别为80%、50%、90%以上.根据此就业特点,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即按照卓越计划“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考试培训机构资源,联合开展公、研究生考试、国家司法考试辅导讲座或培训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怎么写作,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具体做法是:法学院提供免费培训场地,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公公益讲座与模拟考试比赛、研究生考试免费讲座、国家司法考试公益报告会和培训班.在合作培训中,学院参与培训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学生免费或以最优惠享受优质、专业的培训怎么写作,并在时间、空间上获得便捷,留出充分的时间备战“三考”.近几年,法学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在85%左右,其中通过“三考”实现就业的学生约占就业学生总数的50%.实践证明,“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法学本科生专业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法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是合适地方高等法律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

(四)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近几年,我们针对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开展调查.据统计,“缺乏求职技能”占40.4%,“职业技能准备不足”占37.2%,“待遇低于期望值”占40.4%.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是很高,相当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去找工作.对此,就业能力培养平台专门开展就业系列推介活动、求职应聘系列指导活动、校友访谈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其中,就业推介系列活动包括就业推荐、求职经验座谈会等,求职应聘系列指导活动包含就业形势指导、求职书制作指导、面试挑战赛,以此提高法学本科生求职技能.

以上是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来提高法学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平台是以学习能力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基础和保障.同时,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包括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共同教育培养的结果,这是一个系统的培养工程.

[参考文献]

[1]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24-28.

[2]王家启.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J].理论探索,

2012,(18):11-14.

[3]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2.

[4]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374.

[责任编辑:碧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