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应高扬教师职业精神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87 浏览:157104

[摘 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存在着师范性弱化,就业压力大,师资队伍建设难等方面的困难,这主要是高校对于小学教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准备不足,职前教育中的教师职业精神丢失,文章认为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始终.

[关 键 词]小学教育专业专业建设教师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039-03

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性不断地弱化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高学历层次小学教师的主渠道,其专业定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的确定和设置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建设中,要求毕业生一方面在学科专业水平上要具备本科生的基本素质,达到本科的规格,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本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素养,能执教一门主要课程和相关的其他课程的能力.这就使得很多高校自然而然地沿用了培养中学教师比较成熟的模式:“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实习”的方式来培养小学教师.这种参照中学教师培养方法,认为知识的叠加再加实习,就可以培养好小学教师,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现了侧重某一专业方向的学习,有“中学教师化”的偏向.如小学语文方向,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虽然强了,学历提高了,知识面却窄了,教师教育的能力、水平也下降了.二是由于高校教师不了解小学,在专业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缺乏示范性,培养的毕业生职业情感差,站不稳三尺讲台,不如过去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和热爱小学教育.三是由于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技能不扎实,综合知识应用不自如,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第一,专业历史较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教师教育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从1998年开始的.此后,原先的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体系被打破,高校需要重新建立培养体系,需要立足历史,着眼未来,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甚至是时间的积淀.第二,忽视专业特点,导致效果不明显.一是高校的师资准备不足.高校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对小学有研究的专业教师,培养来不及,引进有困难.二是教材准备不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要在短时间内组织编写或改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又符合学历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培养模式简单化.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安排第一、二学年侧重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的学习,第三、四学年才侧重于专业教育的学习与教师技能训练.承担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的教师往往不管小学教师技能训练,这样,把四年的学习时间人为地分成了两个小循环,忽视了四年都应成为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征(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按照小学教育教学的职业需要以及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需要来组织安排教育活动、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的一个整体的大循环.

(二)就业压力带来的困惑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社会层面,提供的小学教师岗位较少,有的地方只有符合报名条件的1/6或更少.随着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农村就学的孩子在减少,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撤点并校,一个乡镇基本上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及很少的完小,再也没有一个村一所小学了.农村小学班级数少,班人数少,编制相对紧张等因素,造成社会吸纳小学教师的总量较少.而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准入又向社会开放,只要是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非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包括原先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通过获得高学历,考试考核合格,都可以进入教育系统,竞争教师职位.

在学校层面,除部分本科高校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外,还有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也在招收专科层次的面向小学的学生.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大,一方面又是在扩大招生规模,这就势必给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带来冲击.我们发现,到了三年级,越到高年级或越临近毕业越兴奋不起来,原先的一、二年级较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技能训练等,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的情况开始变化了,原先为小学教育怎么写作而努力的决心开始变了,开始怀疑自己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否有用了;有的准备考研、有的开始考取驾驶证,准备争取其他的技术资格证,如:会计证、心理咨询证,甚至是营养师证、育婴师证等.这样,学生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非专业方面的学习,这些学生万一没考上研究生等,本科的专业也丢了,冲淡了职业精神的培育和积淀.


在学生本身的层面,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是为了当教师而报考小学教育专业的.据笔者所在的学校调查,真正是自己填报志愿而进入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只占1/3,另外2/3是没办法,为了上大学等原因来到学校的,这样,势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专业而学习的心理准备不足,缺乏职业认同感.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少数师范生是出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向往而就读师范专业的,更多的师范生是出于就业谋生的考虑而选择师范专业.他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仅有粗浅的情感认识,谈不上教师职业情感.[1]

以上种种原因,不断冲击着职业精神的培育,不断冲击着我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培养方案,使专业建设的成效受到置疑,人才培养的目标打了折扣.

(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在教学和科研专长方向上必须和小学教师专业的培养相匹配.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这支队伍将要突出小学教育研究,参与小学教学改革实践,在整体上既要有学科学术背景的,又要有小学教育实践背景的;对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承担高校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又要能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研究小学;需要教师扩充知识面,注重学科专业的横向拓宽和了解前沿态势,更新知识结构,又要有审视、关注小学教育的眼光,及时掌握小学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在教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承担小学教师的示范作用,站在讲台上,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眼中的“教师模特”.因此,同样有教书育人的任务,同样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还是教育的专家;不仅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规范,还要有新的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使得该专业每一位教师的着力点,能作用于师范生,保证其指向是一致的,即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高校要求的学术、业务环境,决定了高校必须讲究学术性,强调科研成果.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学教育研究所得的成果,很难与学术成果等同.即使在本校的教学成果评选中,也会被认为较简单且基础而不被重视.这样,迫使教师更多地转向理论研究,追求高学术品位,而脱离小学教育实际,甚至不再热心做面向小学的应用性研究.即使是高师这样的学校,由于举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历史不长,较多的是培养中学教师的经验积累,强调的也是学科知识与相关的学术背景.原先由师范学校合并到高校来的教师,虽然对小学教育教学较熟悉,也因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感,惟恐自己的学术水平低满足不了高校的要求,把精力放在了理论研究上,降低了对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过去中等师范学校注重研究师范性,提倡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怎么写作小学,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师敬业精神培养,有着浓厚的师范教育文化氛围;教师能够深入小学,把小学看成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基地,从而了解小学,与小学教师一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小学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言传身教,做好为人师表的示范性.这种情况,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恐难再现.

二、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始终

坚持专业思想教育,培养职业精神

小学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指对小学教育事业的一种追求,对教师职业向往的一种态度情感.这种精神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今后做好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和内在动力.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应当有利于这种精神的培育.我们知道,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能适应我国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具备良好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情感,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小学教师,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要求的和希望的结果是一致的.

小学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素质基础,要靠职前的教育训练而获得,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来完成.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形成,促进小学教师基本能力的发展.当然,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并不完全能由学校的教育而获得.专业知识范围广,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不断积累获得的;专业道德,是教师在对工作的主动追求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应当在教师的职业精神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

重视教师技能训练,发展职业能力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表现在普通话(口语)、写字、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这几个方面,职业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重要环节,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许多知识的描述、展现,需要教师丰富的技能辅助;课堂上学生是否理解、掌握,需要教师灵活应对、观言察色;丰富的教育活动,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小学教师在工作的性质方面,并不全是学科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学.小学教育很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性、全面性,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多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启蒙教育.这种启蒙是全方位的,除了教学外,小学教师还要承担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社会期望值高,责任重大.在课堂教学方面,平常的一节课,如:语文、数学等,往往融进了文学(史、地)、语言、书法、绘画等多种知识和技巧,甚至是现代高科技知识,缺少某一方面,都不能很形象地启发学生的智能.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有从师心理,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对他们的影响大,就要求小学教师更要符合职业规范,思想素质高,讲究教育教学的技巧,给学生更好的人格榜样.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要有利于职前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有重视教师技能训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做到四年不断线,训练有指导、有考核,有师生、学生的互教互学,传帮带等.

着眼教师未来发展,关注小学教育

现在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还是一名研究者,这一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将培养反思型的教师前移,让其根植于小学教育专业的职前教育中也早有呼声.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来看,专业化教师成长的路径应当是职前教育培养、入职适应培训、职后提高培训这样的终身学习,才有可能从职前教育阶段培养的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入职的新教师—适应工作的经验型教师—具有一定理论的专家型教师成为可能.[2]我们希望的小学教育专业多考虑,多关注,多研究小学教育,就是要使步入教师这一行业的人,早日成为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小学“教育家”这样的卓越人才.对于职前教育的师范生来说,只有心里爱师尊师,才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情感,才有今后爱岗和从师从教的动力,才能爱学生.在教师的岗位上充满朝气,有拼劲,能自我发展.

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关注小学、研究小学,并怎么写作小学.关注小学教师的新研究,新成果,并结合教学带给学生更好的视野,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区别于专科生的合格毕业生,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意忠.师范生职业情感再认[J].教育学术月刊,2010,(7):11.

[2]张清水.关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50.

[责任编辑:碧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