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21 浏览:19178

摘 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并且这种需求更与道德素质紧密挂钩.所以说,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前,在学校的成长经历对他们品德的形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学教育承担了更加重要的德育引导任务.可是,这些仍没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亟待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 键 词:中学阶段;德育工作;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我们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自身工作中开展好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呢?下面,在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感受,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人,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才能心服口服,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在公共场合、在学生面前毫不避讳地抽着;严禁学生上课迟到,而教师却常有迟到早退现象.试问: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事实上,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


二、德育教育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

我认为,学校对德育最为强调的就是要“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人们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离开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如: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一种道德教育信念从小予以熏陶,也未尚不可,但要作为一种道德内容或行为去贯彻或训练,这就未必会有成效.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远离祖国或亲友的切身体验,他就很难真正领悟“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正涵义.因此,把一些成人世界中都难以理解或做到的道德理念,却叫一些没有任何生活体验的未成年孩子去理解,其起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作用.为此,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而言,其内容应更多地限于行为举止的训练、是非善恶的辨别等,这样一种水平的道德内容才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容易触摸,并善于理解和做到的.

总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要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不仅能温暖学生,还能点燃学生的生命.除去传授基本的书本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林海镇中学)

誗编辑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