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54 浏览:142567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

呢?以下就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

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二、有意识地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学生是有潜能的.


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感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学课件、童话故事、精彩的谈话引入、激疑设疑等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多种形式评价激励,让学生乐问

问题的提出并不简单,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为了引导学生乐于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首先争取家长的支持,强化问题意识,学生放学回家,建议家长问一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提了几个问题?让家长对孩子提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对那些有创新性的问题,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不仅仅满足于“好”“不错”等简单的评价,还要利用“真了不起”“这个问题与众不同”“和老师的想法一致”等话语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每班设立“提问题大王”的奖项,一年级学生重在提问题的多少,二年级以上重在提出问题的价值.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提问题能力的竞赛,根据成绩各班评选出“数学提问题大王”,进行奖励.不仅奖励提问题多的学生,还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样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中心小学)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