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游戏为基本活动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17 浏览:81206

摘 要:“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明确要求,有其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家长怕孩子在游戏中受伤,不支持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部分教师怕孩子在游戏中受伤,不敢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悖,直接影响着孩子合作精神、参与意识、观察能力、勇敢品质的培养,根本达不到全面有效培养幼儿的目的.笔者认为孩子的受伤与否不在于游戏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追求科学的游戏方法.

关 键 词:游戏理念鼓励尊重探究

好动、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活动恰能满足幼儿的这种心里需求和身心发展需要.在家庭,因大多孩子是独生,没有参与游戏的氛围;也因大多是老年人带领,没有人给孩子创造游戏的机会,一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游戏,二是怕孩子在游戏中受伤.在幼儿园,由于家长对游戏活动的不支持,教师也怕幼儿在活动中伤着,所以就尽量少组织游戏活动.对于这种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背离的尴尬教育现状,我们该如何去做?我认为首先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在教育方法上狠下功夫,尤其是要科学开展幼儿的游戏活动.本人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和不断摸索,认为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很有必要,并得出了一些开展游戏活动的策略,现与同仁交流.

一、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与幼儿的成长、发展和认知相一致的.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婴儿进入幼儿期,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成人的不断交往,开始产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但是,因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上的主要矛盾.游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发展各种能力.可以说,游戏既适应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又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复演”,或消极适应生活的过程,也不是精力过剩或情绪发泄的表现.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检测想情景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游戏的过程,就在于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做游戏是他们在检测想的情境中,反映着成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幼儿拟定游戏的计划,选择实施游戏的方法,这已说明幼儿在游戏中,有意识地通过思维和想象来进行活动,使游戏的情景具有游戏主题和内容所规定的意义.同时,幼儿在游戏中,还要遵守游戏规则,用思维和语言来组织、调节游戏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游戏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正规的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此更容易使幼儿主动参与,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策略

第一,鼓励为主,因势利导,大力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更应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结成合作伙伴,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活动氛围.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大胆地向教师提问,乐意与教师互动,师幼间就有了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这种自然、和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方式能为幼儿搭建发挥天性、真正游戏的平台,也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在游戏中协调发展,更不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伤害.


如我针对刚入园幼儿情绪不稳,不愿离开家长,哭闹现象严重的问题,我组织了一次“拉大绳”的亲子游戏.第一轮是幼儿和家长在教室进行比赛,老师当裁判.因为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幼儿玩得很高兴;第二轮我变换了活动场地和游戏角色,让老师和幼儿在楼道进行比赛,家长当裁判.开始有些孩子很胆怯,不愿松开家长的手,我让大胆的孩子先来,胆小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观看并裁判,这样一拨接一拨进行,胆小的孩子也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进来,我趁幼儿在兴头上就让孩子们之间比一比,幼儿更高兴了.于是,我说楼道太窄,要带着幼儿到院子好好玩一场,幼儿个个兴高采烈地跟着我来到了院子,比赛后从幼儿的脸上看到的是胜利的喜悦和暂时失败的不服气,没有了家长不在身边的恐惧了.就在教师的这种游戏角色和游戏语言引导下,幼儿逐渐对老师取得信任,对同伴产生好感,逐渐能离开家长了,逐渐向老师和同伴们开始靠近了,也逐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对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产生兴趣.

第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就形成了独有的个性.因此,在游戏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角色,并在自己担任的角色中不断成长.

如在一次观摩课上,老师带领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幼儿商量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后,一部分幼儿搭山洞,一部分幼儿钻山洞.游戏规则是搭山洞和钻山洞的幼儿要依次轮换进行,钻的孩子必须排队.在这样的游戏中,绝大多数幼儿都喜欢钻山洞,因为钻来钻去更符合他们的天性,可是有一个小男孩每次到他钻的时候他总是松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后襟又排到队子最后面,就是不愿意钻,老师发现了,问他原因,他说他不想钻,想搭洞,老师很快满足了他的想法,并提醒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确定搭山洞的人数和洞口方向等,他很高兴地和同伴一起搭起了与众不同的山洞,这样所有幼儿都玩得很开心.

在建构区,根据幼儿的喜好,投放各种废旧材料,如易拉罐、木棍、积木、废旧奶盒、鞋盒、奶箱等,让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材料,自由地做有创意的活动.

第三,多感官介入,探究学习,积极引导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等全身心参与游戏活动,真正感受游戏带来快乐和灵感.

游戏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重要源泉.幼儿园游戏教学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特色,这才是游戏教学的真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