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15 浏览:143481

【摘 要】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势下,素质教育以转变思想、提高德育素质为灵魂,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笔者在本文中就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 键 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1-001-01

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实际效果.然而,我们有许多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反而违背教育学的有关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惩罚,伤害学生的心灵,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造成学生跟班主任对立的一面,从而使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班级管理越来越差.对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科学地、地处理好各种不良行为,创设一种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此本人就学生的心理教育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班主任要关心性格比较脆弱的学生.在教学中那性格比较脆弱的学生,经不起一点的挫折与打击,特别是当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或疑难或挫折时,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的及时关心引导以及心理支援.如果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中不能理解学生,反而冷言冷语给予打击,必然把学生推向反面,这样更容易使他们感到失望和不安,造成一种精神营养不良的严重后果.如某学校高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因为班责问,学生认为班主行不相信他的成绩,一时想不开竟然跳楼.我们试想一下检测如这名学生成绩就算有一点水份,作为班主任若对他进行必要表扬鼓励,我想学生不仅感觉班主任相信他的能力而且以后还会倍加努力学习.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其次,每位学生都有自尊的需要、上进的愿望和强烈的荣誉感.倘若班主任在课堂上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采取打击、侮辱、挖苦、讽刺等手段,让学生当众出丑,必然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难堪,甚至感到无地自容,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易产生自卑、逃避、反抗或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行为.如我们学校某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与任课老师矛盾时,不问青红皂白,在班级让那名学生当众出丑,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导致学生与这位班主任当众顶撞,全班同学惊呆了,班主任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与学生发生了肢体接触.后来学生因此出逃.班主任此时紧张起来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当时班主任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先了解情况,再加以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还会出会那样的一幕吗?

第三,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要注意用词.有时候班主任一句话能挫伤学生的心灵自尊,还有就是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严重的会造成心理偏离,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比如,某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因某女生没有回答上他提出的问题,当堂狠狠地批评了她,并且还带有辱骂性语言.事后这位学生产生了的念头,幸好被同学及时发现才避免这一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支援、心理辅导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每个地方,把精神营养补给学生,要杜绝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班级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1.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和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面春风地走进课堂,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大大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多激励少批评,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育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可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堂是师生情感的交互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创设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使之在成功中体验欢乐,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进而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其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正面诱导、鼓励,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

3.让学生觉着自己受到重视,并由衷感到快乐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明显差异不是智力,而是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持久的良好性格品质.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所受教育不同,个性品质、智力也都存在差异,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腼腆、胆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重视.首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尊重是所有成就的起点与第一颗种子,是能力的基础”.教师要诱导学生敢于放大自己的形象,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集体观念、荣誉观念和责任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其次是让学生由衷感到快乐.这是在前一个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因为学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同学的肯定,他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对同学是有价值的,他就能以教育过程作为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就会感到受教育的快乐.这种快乐同样也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4.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给予更多的支援

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时,要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进行反思,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伸出友谊之手,给予支援.在课堂上对每个回答的学生,无论对与错,都不要挫伤其积极性,要多鼓励,多赞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生活中必然遇到各种波折和困惑,特别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的学生,更加需要友谊,需要得到师爱和温暖,在这种情况下,应给予他们以心理支援,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有针对性地给予各种帮助,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5.对学生要严而有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并把班主任老师作为榜样.教师热爱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感到温暖,有信心.热爱、尊重学生,并非一味的宠惯学生,放松要求,而是要做到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放任自流,松松垮垮,会使学生养成任性、自私自利、不思进取、马马虎虎、无责任心等不良行为习惯,而严格要求学生则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品格,从而培养负责精神、进取心和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溺爱,严格但不刻薄、苛求,而是爱严适度,爱严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原则.

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人生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