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走进生活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75 浏览:80816

摘 要:化学同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怎样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情境化学实验亲身实践

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化学.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用于工业生产的材料与能源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使化学日常教学能够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生活体验为基础,从中提炼出可以增强化学教学效果的有用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以化学学科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现象的习惯,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1]

一、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同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材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从而使化学学科更容易被学生接收.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同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手中的纸、杯中的水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对象变成教学的“武器”,从而创设更加直观有趣,也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化学知识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使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2]比如露天放置的石灰为什么会变硬变质?在城市街道上撒的盐粒为什么可以加速雪的融化?紫甘蓝(紫白菜)为什么与醋接触就变红了?这样通过对大量具体、真实的生活事件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化学问题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电解水的演示实验,从而验证出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到化学变化的实质,初步认识到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利用好与生活相贴近的实验

化学学科的生活实践性与应用性都比较强,其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各种化学物质与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随处可见.在教学改革开展以后,贴近生活实际,改变以往那种纯粹理论教学的模式成了化学教学的主导思想.作为化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实验是化学教师必须妥善利用的“武器”.化学教学标准明确提出:“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化学学科的相关概念和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例如在进行《变色的淀粉》这一试验时,可以用学生日常最常见的方便面为原料,把小块方便面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然后滴加碘酒,方便面会很快变成蓝黑色,然后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并振荡,方便面在半分钟后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烧杯中的碘酒也变得澄清了.该实验的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神奇的变色药品”这一著名的欺骗性命题.利用这个实验,可以揭露出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的本质,将化学知识的教学融入生活中,从而不仅实现化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及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对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产生正确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帮助他们获得并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引导他们亲身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4]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某些实践与调查活动,在相关化学原理的指引下积极地展开思索,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让学生对热门的化学现象,如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如研究“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所受到的严重污染,进行积极的思考,究竟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地使“母亲河”变得清澈?我们身边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污水的?组织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到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调查,参观“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实际操作方法.

四、结语

学生通过总结生活体验,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但是实际上,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不自觉地接触到了化学,并且有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化学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积累,多收集同生活有关的化学材料,通过创设相关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